很多人爱吃辣,不少人甚至觉得没有辣椒,饭都吃不下。
但也有人担心,吃辣会不会对身体不好?最近有研究说,爱吃辣的人,癌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都比同龄人低。
这事儿靠谱吗?我们就来唠唠这背后的科学道理,看看吃辣到底是"养生"还是"伤身"。
辣椒里有个活性物质叫辣椒素。这个成分让辣椒辣得让人"冒汗",但它背后藏着不少对健康有益的东西。

辣椒素进入身体后,可以刺激我们的神经末梢,产生一种"烧灼感"。这种刺激会让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比如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内啡肽等。
简单来说,吃辣会让身体"动"起来。
有研究证明,适量吃辣可能帮助降低全因死亡率。所谓全因死亡率,指的是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的概率。
有一个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吃辣的人比不吃辣的人全因死亡率低了14%。
研究分析了几十万人,跨度长达十几年。结果显示,爱吃辣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认为,可能跟辣椒中的辣椒素有关。它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以帮助保护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但要注意,这只是一个相关性研究,不能说明吃辣一定能降低死亡风险。
再来说说吃辣和癌症的关系。有人觉得吃辣会"上火",甚至怀疑辣椒可能致癌。但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辣椒致癌。
反而有研究发现,辣椒素可能对某些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比如,有实验表明,辣椒素可以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的生长。它通过"启动"癌细胞的自毁程序来达到抑制效果。

不过,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吃辣椒能不能预防癌症,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
吃辣对心血管的好处相对来说更明确一些。
辣椒素能帮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高血压的人平时适量吃点辣,可能对控制血压有帮助。还有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以提高胆固醇代谢。
减少"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这些作用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爱吃辣的人通常也会有更好的代谢能力。辣椒素能加速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能量消耗。

换句话说,吃辣椒可能帮助"燃烧"更多的热量,对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有些研究甚至说,辣椒素还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这对糖尿病患者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具体效果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
不过,吃辣也不是人人适合。比如胃肠道敏感的人,吃辣可能会引起胃痛、腹泻等不适。如果本身有胃炎、胃溃疡等病史,吃太多辣椒可能加重病情。
还有些人对辣椒过敏,吃了辣椒会皮肤发痒、长红疹。这些人就不建议吃辣了。
吃辣还要注意量。再好的东西,吃过头了也会出问题。辣椒吃多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有些人为了追求"辣感",会吃特别辣的辣椒或辣椒酱,这种过度刺激对身体并不好。特别是喜欢空腹吃辣的人,更容易损伤胃黏膜。
除了身体状况,吃辣的习惯也跟地域文化有关。
比如中国的四川、湖南等地,很多人从小就吃辣,他们的胃肠道可能更"适应"辣椒的刺激。而对很少吃辣的人来说,突然吃很辣的东西,可能会让肠胃不堪重负,甚至引发急性炎症。
所以,吃辣也要讲究个"循序渐进"。
有人问,不吃辣会不会错过这些好处?其实不用担心。辣椒素的确有不少好处,但它并不是健康的唯一来源。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运动、合理作息,这些健康习惯一样能帮助降低疾病风险。辣椒只是其中一个"锦上添花"的因素,不是"非吃不可"。
对于爱吃辣的人,可以尝试把辣椒融入到健康的饮食习惯中。
比如,用新鲜辣椒代替过于油腻的辣椒酱;尽量选择天然的辣椒粉,而不是含有大量添加剂的辣味调料。
还有些人喜欢用辣椒炒菜,油放得很足,这样虽然辣味足,但热量也高了。
如果想吃得健康,可以试试清蒸或者凉拌的做法,既保留辣味,又不会摄入太多油脂。总之,吃辣是一种个人饮食习惯。

喜欢吃的,可以适量吃,但要注意方式和量;不喜欢吃的,也不用强迫自己。健康不是靠一两种食物决定的,而是靠整体的生活方式。如果身体有不适,还是要及时就医,别指望吃辣能"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