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雷尼耶则表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他们将培育强大、具有竞争力且低碳的欧洲产业。
这番表态实际上已经透露了欧洲的真正目标,那就是想要获取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
正如欧盟委员会日前在年度演讲中所说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未来必将在欧洲创造,为此,他们要做到"更快、更智能、更具欧洲特色"。
不过,这一提议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分析认为,如果欧盟过度强调技术共享或附加条件,可能会让外资企业对欧洲市场的可预期性产生疑虑,进而影响投资意愿
对于欧洲的想法,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回应。
10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方支持中欧企业基于市场原则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反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采取保护主义歧视性做法。"
事实上,中方在今年7月更新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已将部分关键技术纳入管控范围,以确保企业在国际合作中能够平衡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未来,中欧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仍有很大的空间,但前提是建立在平等、透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因此,即便是现在有很多在欧洲投资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向欧洲直接转移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对于这一点,中方早就从源头上未雨绸缪制定了管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