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通完电话后,赖清德对大陆提出一个请求,新加坡总理发出警告

2025-09-21 19:31  头条

当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9月的《华尔街日报》专访中,将台湾问题定义为 "中国红线中的红线" 时,这个东南亚小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在大国博弈中的精准平衡术。

长期以来,新加坡的外交抉择从来不是抽象的理念宣示,而是建立在严肃的国家利益计算之上。

2025年8月,新加坡贸工部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至1.5%至2.5%,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达 4.4%。这一亮眼数据背后,是其外向型经济对全球市场的深度依赖。

这样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既不能失去美国的技术供应链,更不敢得罪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然而,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推出的 "对等关税" 政策,却让新加坡大失所望。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

尽管新加坡对美贸易处于逆差,却仍被征收10%关税,黄循财直言 "这不是朋友该有的行为"。

经济压力迫使新加坡加速多元外交,今年6月黄循财访华,庆祝两国建交35周年并签署多份合作协议,同时顶住美国压力维持与中国的正常贸易。

到了9月份,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振声访华前,专门强调 "小国不是代理人",既重申与美国的历史伙伴关系,又拒绝成为其遏制中国的棋子。

这种 "经济靠中国、安全找平衡" 的策略,充满了务实考量。

而将目光投射到整个东盟地区,就不难发现,新加坡的表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东南亚地缘政治调整的集中体现。

新加坡防长陈振声在香山论坛上发言

今年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元首亲自出席,传递出了清晰的政治信号--东盟国家正加速转向 "战略自主" 。

而在台湾问题上,东盟国家更是具备高度共识 --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90%的东盟国家都不愿因台海问题,牺牲对华经济利益(菲律宾是个例外)。​

黄循财将台湾问题定义为 "红线中的红线",既呼应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在告诫美国不要轻易采取冒险行动。

他说的很实在,美国不能只盯着中国大陆"收台"的可能性,还要威慑台当局的"台独"行径,避免让亚洲卷入潜在的冲突之中。

说到底,新加坡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稳定繁荣的亚太地区,因为这样的外部环境最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商船经过马六甲海峡

然而现在,美国出于一己地缘政治私利,正在为亚洲地区注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这自然引起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黄循财就直接点名特朗普,称自从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国际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可预测性"的时期、冲突的风险正在加剧、各国应该积极履行责任、避免重蹈覆辙。

可以看到,过去几个月,在特朗普的介入下,俄乌和谈更加复杂化了、而中东局势也出现了新的变数。

以色列仗着美国的包庇四面出击,迫使沙特等中东国家不得不寻求新的安全合作伙伴。

而亚洲地区,印巴空战仓促结束之后,柬泰边境又起争端,菲律宾更是在美国的怂恿下,屡次三番在南海碰瓷中方。

美菲联合军演

可以说,域外势力的介入,让地区局势充满了更多的变数,而这个时候,各国履行"集体责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新加坡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因为敏锐察觉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

在中美博弈进入 "新冷战" 边缘的2025年,新加坡的生存算法为中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它证明,通过精准的利益计算、灵活的话语策略、以及坚定的战略自主,小国同样能在大国夹缝中开辟生存空间。

黄循财的 "红线中的红线" 表态,本质上是对美方发出的明确警告 -- 一旦打破台海现状,将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中美关系

对于新加坡而言,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关乎国家存亡的生存宣言。

在这个强权政治回潮的时代,这种 "红线政治学" 或许正是小国守护自身利益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