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就在为当今这个混乱的世界做准备了。"此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指出,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加快推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进程,有效降低了其自身受到美国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外部束缚时的脆弱性。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推进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逐步增强自身话语权与影响力 。
宋泓表示,除了要进行有礼有节的反制、始终敞开协商和谈判的大门外,中国也要加强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如欧盟、日本等的合作,"大家应该负责任地行动起来,对美国的种种行为采取限制或约束。"
"做好自己的事情"更重要
桑百川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最终会导致中美贸易产生"收缩效应",这也将令中国经济增长承压,"关键还是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大力度全面提振国内需求,扩大单边自主开放,来替代美国市场收缩造成的冲击。"
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国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
据央视新闻8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多家央企已经密集宣布回购增持。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据新华社报道,3月28日,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国家主席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而就在三月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和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三场重量级国际论坛先后在中国召开,全球工商业代表得以近距离观察中国,中国也持续释放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商务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面临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发生经贸摩擦的可能,但中国仍向世界传递出令人放心的信息:中国坚持对国际贸易持开放态度、中国随时准备成为一个更负责任的国际参与者。"
桑百川表示,中国有大市场的优势,也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还有庞大的中产阶层,近年来市场多元化战略也取得了成效。"我们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份额在不断上升,与新兴市场和'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拓展。"桑百川说。
在桑百川看来,中国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做法不能让步,也没有让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