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泓表示,从中方的角度来看,这种想通过"关税大棒"要挟对方来处理两国大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方式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他表示,中方的反制是必要的、合理的。"否则的话,就显得他的这种霸凌或者单边做法是合理的(行为)了。"
"中国进行反制是理所当然的选择,面对美国的不断打压,中国也没有退路,"桑百川表示,"为了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国进行反制是必要的。"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更有韧性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彭博社专栏作家大卫·菲克林在4月6日发表的评论中指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可能有更强的韧性。
菲克林在文中分析称,通过数十年布局,中国已构建了足够抵御贸易战冲击的经济体系,而且由于中美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差异,中国受影响程度远比美国要小--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手机、家具等消费品,关税直接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多为芯片等中间产品,普通消费者所受影响有限。此外,中国在出口市场多样化方面占据优势,而美国消费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助力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中国仍是美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但对美出口占中国货物总出口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下降至14.7%。同时,东盟早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墨西哥则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贸易国,加拿大紧随其后,中国位列第三。
《人民日报》4月6日刊文指出,美国内不少产品对中国依存度较高,当前美国不仅在很多消费品上离不开中国,很多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有若干品类依存度超过50%,短期内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来源。
桑百川介绍,目前美国大约有520多种产品完全需要从中国进口,1000多种产品80%-99%需要从中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相关企业就有底气和能力,拒绝美国进口商以关税为由希望中国企业降价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关税负担都是由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来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