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举个例子。我所在的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主任罗毅教授和他的学生江俊教授等人,近年来开发了一套机器化学家系统(机器化学家来了|中国科学报)。这个机器化学家首先是可以读文献,用大量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预测有希望的材料组合。然后是可以做实验,它可以不眠不休地、精确地、每次只用极少量试剂做实验,所以效率比人高得多。这个机器化学家最近做出了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就是找到了在火星上制氧气的催化剂,只用火星上的材料(AI+自动化,如何重塑科学未来?)。人类不是要移民火星吗?那上去了就得用机器化学家发现的方法制氧气啊!
甚至就连我们前面说的第三种范式,即计算模拟,也受到了AI的很大启发。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有个最高奖,叫做戈登·贝尔奖(Gordon Bell prize)。2020年的戈登·贝尔奖,就颁给了一个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其中的主要负责人是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同一个实验室的师弟张林峰博士。他们用AI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把分子动力学能够处理的体系提高到了一亿个原子。精度更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领域,也在跟AI结合。甚至连最新潮的量子计算,都有很多人在研究量子计算 +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