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给了不少"小黑子"们诋毁歼-36的机会,纷纷拿机动性说事。而这次歼-36的试飞画面清晰明确地打脸"黑子"们,谁说飞翼布局机动性就差,谁说战斗轰炸机就不能兼顾机动性能?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歼-36是"战斗轰炸机")
从歼-36和歼-50两款六代机的外形就可以看出,中国六代机研发的首要思路就是隐形化。其次,无论是歼-36巨大的内嵌式座舱还是歼-50狭长的气泡式座舱都可以看出,六代机大概率会采用"双座双人"控制,一人负责驾驶,另一人负责操作武器系统或无人机群。
这些信息勾勒出六代机未来的作战方式大致是歼-36更大的机身可以携带更大的机首雷达和远程武器,伴随更远的航程,在视距外打掉敌人的高价值空中、地面目标。而歼-50则是利用强大的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操控无人机群对敌方战斗机、防空武器进行打击和拦截。
(歼-36的嵌入式座舱尺寸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