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俄乌冲突焦点再次转向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克里维里赫市(俄称克里沃伊罗格)。俄乌双方围绕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导弹袭击事件,呈现截然不同的叙事,国际社会对事件真相的关注持续升温。
俄方:精准打击"军事目标"致85名外国士兵死亡
莫斯科时间4日18时49分,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声明称,俄军使用一枚"携带高爆弹头的高精度导弹",对克里沃伊罗格市一家饭店实施定点打击。俄方指认该场所是"乌军指挥官与西方军事教官会面的地点",并宣称袭击造成多达85名外国士兵和军官死亡、20台军事车辆损毁。俄国防部强调,此次行动基于"可靠情报",旨在削弱乌军指挥体系及西方介入力量。
乌方:居民区遭袭致平民伤亡,数据出现矛盾
同日上午,乌克兰《真理报》率先报道称,俄军弹道导弹击中了克里维里赫市一处居民区中心,造成多人伤亡。乌总统泽连斯基当晚在社交媒体发文哀悼遇难者,称袭击导致"住宅楼损毁、火灾及人员伤亡",并呼吁国际社会"向俄施压停火,加强乌防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乌方伤亡数据经历多次调整。4日晚间,当地军政管理局首次通报26人死亡,但随后删除该数据;5日最新统计显示,事件导致18人死亡、56人受伤。乌国防部情报总局进一步指责俄军使用"带有集束弹头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袭击了居民区及儿童游乐场,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关键争议:军事目标还是民用设施?
双方对袭击性质的表述存在根本性对立。俄方坚称打击对象为"军事会议场所",并援引情报称西方教官参与协调乌军行动。而乌方及部分国际观察人士指出,袭击地点位于人口密集区,现场图像显示住宅楼严重损毁,且有儿童伤亡报告。
独立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克里维里赫市作为乌东南部交通枢纽,长期处于冲突前沿,既有军事设施分布,也存在民用建筑混杂的情况,不排除"误判"或"信息战"可能性。值得关注的是,乌方删除初始伤亡数据的举动引发舆论猜测。有观点认为,此举或与俄方公布的"打击外国士兵"细节形成间接印证,暗示袭击可能同时波及军事人员与平民。
国际反应与冲突走向
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重申对平民保护的关切,呼吁冲突各方遵守国际法。北约尚未就"西方教官伤亡"说法作出回应,但近期美乌谈判进展迟缓的报道显示,西方对乌军事支持面临内部压力。
当前,俄军被指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等方向集结兵力,乌方则持续呼吁强化防空系统。此次袭击事件或成为俄乌舆论战与军事博弈的新焦点,进一步加剧地区局势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