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郑丽文民调靠什么强势登顶?

2025-09-24 16:49  头条

国民党主席竞选登记结束,网络民调随即公布。

结果差距明显,内部角力进入白热化。

14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中,郑丽文拿到59%支持,第二名只有18%,舆论焦点直接倾斜。

郑丽文多项民调都处第一,外部支持声量在所有参选人里保持最稳,暂时无人能追上,在岛内社群平台每天都有新帖声援。

党员抽样调查显示她以22。2%领先,数字虽不算高,却仍压过其他人,网络话题一日高过一日。

辩论会安排在登记结束隔天举行,张亚中与罗智强同台交锋,郝龙斌缺席,却在现场投票里收到5%支持,这一幕引来不少讨论。

辩论后即时投票给出66%,差距被再次拉大,网络用户的留言节奏几乎一面倒向郑丽文。

超过六万人参加即时投票,罗智强拿到18%,张亚中10%,媒体标题全都指向"再度领先"。

外部声浪虽大,党主席仍要看党员手中的票,组织动员与地方资源成为另一条暗线,外界无法直接测量。

党内地方派系力挺郝龙斌,可调动的组织票数量仍是目前排名第二的核心支撑。

地方系统与老派网络围绕在他身边,基层干部名单多出现在他的行程表里,资源分配影响仍旧强势。

辩论当晚,他赶往云林拜会韩国瑜,赵少康也在场,三人私下敲定支持方案,外界称这是派系整合的重要一步。

韩国瑜原希望赵少康参选,内部商量后改推郝龙斌,等同把自己的人气资源全部转交,声势因此再涨一截。

立场表态引发争议,他的发言让传统蓝营感到疑虑,也给对手提供新的攻击点。

面对媒体时,他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强调"九二共识不等同一国两制",还反对党员参加九三阅兵,这些说法在岛内蓝营圈内引发激辩。

结盟成败左右终局,未表态的党员若被整合,将决定最后一刻的票箱走向。

分析指出,若罗智强与张亚中在后期合流,可拉动近两成党员票源,若全部流向郑丽文,形势可能反转。

社群观察者提到,高民调并非空气票,基层青年党员确实更靠近郑丽文,尤其在课程争议问题上。

她在辩论中批评课纲去中国化,直言孩子将因此不知祖先,要求恢复原本历史内容,这一段发言不断被剪辑传播。

教育议题触发讨论,也成为她吸引青年党员的重要筹码所在,不少老师在社群公开表示支持,希望课本换回原本章节。

拉票期只剩数天,两条路线正面相撞,岛内媒体持续追踪,任何动作都被放大检视,最后结果仍难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