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最激烈的时刻,美国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能够在中国之外复刻一个中国,因此印度成为了美国重点培养的对象。只是没想到,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非常骨感。本以为在经过美国近6年时间的失败以后,西方会看清现实。
然而没想到,美国开始逐渐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德国却再次拾了起来。而且就在中欧之间因为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进行坦诚交流的时候,作为核心国家的德国却选择了直接跑路,更是要让印度平替中国,德国这是中国在前边使劲,德国却选择挖中国墙角吗?而当德国兴高采烈选择印度的同时,印度却给德国外长来了一个下马威,德国这是又要做出错误选择吗?
德国好心被辜负吗?
不选择解决问题,反而却选择跨过,德国本想凭借印度巨大的人口潜力能够替代中国市场的损失,更是满怀欣喜带领数位高层访问印度,只是没想到,德国还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被印度来了一个下马威。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舒尔茨算是终于出发了,而且更是率领着德国几乎所有的内阁各个部门的代表人物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德国的外交部长贝尔博克。
德国自认为自己是去给印度送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能给印度提供高技术支撑,然而没想到的是,德国外交部长德国贝尔博克刚到,印度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态度,不但没有给贝尔博克准备红毯,就连迎接的高层人员都没,更是独自走向专车。
可以说,这一个场面对于德国来说,是非常尴尬的。要知道,此次舒尔茨带领的德国高层的场面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德国的野心也是巨大的,那就是想用印度来平替中国。
按照德国高层的话来说,印度虽然是新的中国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印度能够平替中国,甚至让德国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可能是存在。
从这里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到,德国其目标就是想将印度作为一个备胎计划,其复刻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罢了。
可以说,德国这是完全辜负了我们的一片苦心啊!要知道,当下,中欧之间关于电动汽车关税的问题还在商谈中,而且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并且在汽车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这个时候选择印度又是几个意思呢?
而且此前我们就提出要研究对欧盟进口的大排量汽车征税,但是却迟迟没有落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不加大矛盾,彻底地将德国放到中国的对立面,希望德国能够继续和我们合作,即使欧盟对我们不断出手,我们也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
只是没想到,我们不想伤害德国的利益,想德国和我们一道解决问题,然而没想到,我们还在谈判桌上积极地争取解决问题,德国却在背后想着如何解决我们。
只能说,德国这是想多了,真以为中国的市场是德国自己培养起来的,只要选择和印度牵手就能成功,明显看来,德国这是打错了算盘。
而且对于印度来说,能够允许德国车企在印度如此赚钱吗?而且核心科技都拿在德国企业手里,只让印度赚一个辛苦钱,印度真的会愿意吗?
只能说,印度不是中国,印度也平替不了中国。殊不知印度真正的诉求和中国的投入完全就不在一个级别。只能说,德国这不过是打错了算盘,让自己在这场科技竞争中,更加地落了下风。
德国病急乱投医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更是欧盟经济的领头羊,现在却逐渐地成为了新的欧洲病夫,一心不想着如何解决困难而是躲避,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德国经济逐渐泯灭。
近日IMF再次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而在报告中再次下调了德国的经济预期,更是将德国2024年的经济从正增长调整为零增长,而2025年的经济增速更是下调0.5%到0.8%。
而且要知道,如果今年德国经济再出现负增长,那德国就已经连续两年经济衰退了,这对于德国和欧盟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压力的。
而这一切其根本原因几乎都是来自于德国自身。为何这样说呢?我看到德国在此之前从一个战败国突然再次成为欧盟经济的领袖,其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德国让渡了国家部分权利。
所以德国是美国在欧盟驻军最多的,这就导致德国没有主导权,而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这一短板就非常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但如果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其廉价的天然气和石油是德国工业企业能够在全球竞争的基础,结果,德国却在国际问题面前毫无应对之策,而这样的代价就是,德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要么选择破产,要么选择将工厂转移到海外。
所以我们看到,巴斯夫在湛江投产,德国大众企业在中美两地选择扎根,而在欧洲,德国企业却选择关闭工厂,降低成本,从而应对全球企业的竞争。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来自于德国无法给予其企业稳定的能源和市场环境。而且当下德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是达降低到了42.6左右,这就说明,德国的企业一直在衰退和破产。
而当下德国的核心产业汽车制造,又遇到了历史变革期,这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挑战,当然也是一个机会,那就是选择和中国的供应链合作。
只是没想到,德国却直接选择用印度来平替中国市场的损失,保住德国企业的营收,进而保住德国制造业。
但是德国有没有想过,当下中国的汽车销量基本在3000万辆左右,而德国汽车占据了近10%左右,而印度的汽车销量不足中国的一半,印度能够弥补这一块吗?
更何况,在全球都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以及将气候问题摆在桌面上的时候,印度还会有多大的精力放在德国的燃油车上面呢?
更何况印度历来的行为都是希望你不光把技术留在印度,更希望你将赚取的利润也留在印度,而这对于德国来说,真的能够接受吗?
而且我们参考手机产业在印度的发展就会很清楚,印度历来是不会给外资太多情面的,所以德国这不是在寻找中国的平替,而这不过是放弃最后的机会罢了。
德国经济的药方
病急乱投医不但不会改善德国经济的病情,反而只会加重,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机会一旦失去将不会再次出现,而现在的德国明显机会已经不多了。
过去德国凭借东德和西德的合并,挺过了曾经美国制裁,而日本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而在后来,德国又因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建立,凭借自己的工业化优势迅速地在欧盟内部成长了起来,最后再搭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可以说,这些都是德国之所以发达的基础。
而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都在搞新能源发展,虽然德国并不占据核心产业的优势,但是当下的德国却占据着销售体系以及品牌理念的优势,这就保证了,德国是能够在中国的产业链之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再说了,欧盟对中国发起电动汽车关税真的就是完全针对中国吗?
其实并不是,而是因为曾经的德国利用经济的优势虹吸了整个欧盟,导致德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其他欧盟小国却一直原地踏步,而今天欧盟能够出手,就是因为,中国即使对等反制,伤害的也是德国而不是自己,所以他们无所谓。
如果能够成功,说不定,还能分到中国产业在本国建厂的机会,这一切其实里边都是有德国的原因存在。
而今天德国却在中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放弃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伤害,但是对德国何尝不是呢?
而且德国企业也调查得很清楚,那就是中国和印度完全不同,不说前景如何,当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就是印度比不了的,更何况,中国全产业链印度也是没有的,需要德国和印度一起建造。看看印度的高铁计划,德国应该就清楚了。
德国应该和我们同心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单方面跑路,今天放弃中国,明天就能守住印度和欧洲吗?所以说,德国要考虑清楚了,别到时候,中国的反制出来了,又说中国出手太重,毕竟机会可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