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当初的选择不坚决,那导致的后果,也许得用很长的时间去弥补,对人来说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如此。
2021年3月27日,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中伊全面合作计划》,这份协议都什么内容?简单说就是中国未来25年对伊朗投资近四千亿美元,覆盖能源、基建、科技、农业等领域,伊朗则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当时伊朗媒体欢呼"找到了对抗美国的新靠山",中国外交部也明确表示"这是中伊两国高水平互信的体现"。
可谁能想到,这份"双赢协议"刚签完,伊朗就变了卦,2021年下半年,伊朗突然放缓了协议落地进度,甚至在议会公开讨论"是否重新评估对华合作"。
2022年,伊朗总统莱希在电视讲话中话锋一转:"伊朗的未来在美国,只要和美国谈拢伊核协议,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为啥伊朗突然"嫌弃"中国?说白了是想押宝美国,当时拜登政府刚上台,声称要"重返伊核协议",还放话"愿意取消部分制裁"。
伊朗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配合"美国,联合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等国扩大地区影响力,美国就会解除石油禁运、解冻海外资产,到时候别说四千亿,赚更多钱都不在话下。
可结果呢?仅在当年,伊核谈判就被美国暗中使绊子,2023年,美国更是直接宣布"伊核协议已死",去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喊话"绝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还派摩萨德特工暗杀了伊朗多名核科学家。
伊朗这才反应过来:美国的"谈判"就是拖时间,以色列的也"刀子"从来没收起来过。
以色列下死手,伊朗终于慌了
这次以色列的袭击,彻底撕碎了伊朗的幻想,纳坦兹核设施是伊朗最核心的核基地,里面存着伊朗90%的高丰度浓缩铀,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负责研发离心机,是伊朗"核突破"的关键。
以色列炸完这两处,等于直接抽走了伊朗"核威慑"的两条腿,更狠的是,他们还定点暗杀了萨拉米和法克里扎,前者是伊朗军队实权派,后者更是"伊朗核计划之父"。
那以色列为什么敢这么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袭击后第一时间说"美国完全支持以色列自卫",还派"福特"号航母战斗群进入波斯湾"护航",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美国默许的"定点清除",甚至暗中帮助也说不定。
当然伊朗不是没想过反抗,去年4月份,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上百架无人机和导弹,结果被以军"铁穹""大卫弹弓"拦截了绝大部分,反而暴露了自己防空系统的漏洞。
更讽刺的是,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虽然口头声援,但谁都不敢真刀真枪和以色列硬刚,毕竟以色列背后站着美国,而伊朗的"盟友"们各有各的算盘。
老话常说:"指亲戚靠朋友,耽误自己。"
这时候伊朗才明白:靠美国靠不住,靠"盟友"靠不住,能指望的只有自己,可自己现在被制裁得厉害,石油卖不出去,通胀率飙升,年轻人失业率又超三分之一,拿什么对抗以色列?
总统要访华,中伊协议能"起死回生"吗?
伊朗外长找中国大使时,说得挺实在:"总统访华有两个目的,一是推动中伊25年协议落实,二是请中国在美伊谈判中帮忙说句话。"
但问题来了:中伊协议是"双向奔赴",不是伊朗"有难就找中国"的"单向求助"。
其实协议里中国承诺的4000亿,不是直接"送钱",而是"投资换合作",比如中国公司要参与伊朗的油田开发、港口建设、5G网络铺设,这些项目需要伊朗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安全保障和法律支持。
可过去三年,伊朗国内政治动荡,保守派和改革派吵架,有时候项目签了,第二天就被议会否决,有时候工地开工,当地民众因为环保问题闹抗议,中国企业投钱容易,赚钱难。
再加上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在中东问题上更不会直接军事介入,伊朗想要的"安全支持",比如"中国帮忙拦截以色列战机""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对伊朗的制裁",这些中国不会做也不想做,毕竟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得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那伊朗为啥还急着签协议?其实伊朗心里门儿清:现在的局面,只有中国有能力帮他们"缓口气"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
中国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年从伊朗进口约100万桶石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中东,伊朗是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中东国家关系都不错,能在美俄博弈中给伊朗"留个位置"。
伊朗的"醒悟",来得太晚了?
从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开始,伊朗就一直在"赌":赌特朗普下台,拜登会"讲信用",赌以色列不敢真动手,美国会兜底,结果我们也有目共睹,伊朗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现在伊朗想起中国,其实是"务实又无奈"的表现,毕竟中国是唯一既不跟美国站一边,又能给伊朗实际帮助的国家。
但问题是,中伊协议不是"后悔药",更不是"救命符",如果伊朗还是抱着"一边占中国便宜,一边想靠美国翻盘"的心态,就算神仙来了,协议也落不了地。
中东的局势从来都是"弱肉强食",但"弱肉"也不是只能挨宰,伊朗要是能真正放下"大国梦",踏踏实实和中国谈合作,把4000亿投资落到实处,说不定还能扭转局面。
毕竟中国需要的不是"盟友",而是"伙伴"--你真心合作,我就真心帮你。
国际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伊朗今天想起中国,明天可能又会动摇,但中国始终是那个"说话算话"的国家。
至于伊朗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他们自己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