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已婚已育的她,在确诊成人ADHD(即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后嚎啕大哭:"我从小学到硕士,全部靠自学,上课听几分钟就开始神游,几乎所有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这一路受到无数挫折,大到考试,小到每天睡前洗澡,都在拖延,时常被人责备。要是我早点确诊,我会过得更好,会少了很多遗憾。"
图源潮新闻
21岁的她,深陷自我怀疑,确诊ADHD后哭了两个多小时,长期的自卑在那一刻被疏解,"我不会再责怪自己了,我本来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小孩。我终于要找到治疗的方法了。"
无数个TA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确诊ADHD的故事,相似的经历,雷同的心境,以及确诊后的"释怀"。
这个多被察觉于儿童青少年的疾病,被标签在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身上,像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众多杰出人物都是ADHD患者。
但是,并非所有成人ADHD患者都"天赋异禀"。现实中更多患者在一条隧道里独自摸黑前行,几乎无人能感同身受。
不少医院开出针对成人ADHD的专科门诊,记者发现,有人被这个疾病困扰,也有人急于想打上成人ADHD的标签,以此破解自身的困境。
成人多动症有时隐藏很深
"医生,我就想明确一下,我是不是ADHD?"
在门诊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常常碰到这样的患者。
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自己"把脉",在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和感情不如意的情况下,希望从医学层面找到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ADHD并不陌生
这是一种以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为主症的神经发育障碍。虽然原因尚未明确,但多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ADHD多发于儿童青少年。
在胡少华的门诊中,患者多是7~12岁。"大部分孩子都会因为学习困难被家长带来看病,最后确诊。"胡少华说,ADHD在孩子中的表现比较明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打架。
而成年人的ADHD表现,有共性,又有差异。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成人社会行为的表现会有所异常。就拿冲动来说,ADHD患者会有超出能力之外的消费行为,也会来一场毫无规划说走就走的旅行,还会轻率鲁莽地取舍。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为中心,随意打断他人说话,跳跃的思维总是人群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除此之外,情绪不稳定,陷入痛苦感中,也是成人患者的"标签"。
然而,这些看似鲜明的表现,常常披上外衣,隐藏很深。
胡少华说,一部分成人患者的症状始于儿童时期,因为家长的不重视以及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单纯地认为孩子只是"调皮捣蛋",没有在幼年及时干预。"有一部分人会在成年之后症状慢慢减轻,而一部分人的症状会越来越显著。"
胡少华提到,病情缓慢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共病"的症状,常见的有双相情感障碍和抽动症的表现,内心持续的躁动不安、难以放松和不间断的精神活动等。
被确诊后她如释重负
23岁的小鱼(化名)参加工作不久,和活力满满的同龄人相比,她看上去有些焦躁。
"根据网上的描述,我一一对照,感觉我就是ADHD。"小鱼说。
大学毕业后,她从事着IT工作。虽然一直勤勤恳恳,但总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这也不怪别人,怪我自己,不能专注,还会拖延。"小鱼的自我认知很清晰。
追溯童年,她印象中的自己,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是不爱学习,是学不进去。"小鱼在学习上费了不少劲,但成绩总是马马虎虎,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庸和不聪明"。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自己发愤图强,总算踩着线上了大学。
然而进入职场,她的"短板"一览无余。相对单一的工作,她能顺利完成,但是一旦需要协作或者多管齐下的工作时,她就找不到头绪,"工作思路的整理和组织,总是一团乱麻,很苦恼。正因为这样,我就越来越拖延,明明第二天就要交差,我会拖到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做,然后熬夜,效率低,完成度也不行。"
陷入恶性循环中的小鱼,不仅整个人状态糟糕,工作也不如意,想找好朋友倾诉,却常常因为不经意的言语"重伤"他人。所以,她很难与人维系稳定的亲密关系,也没谈过恋爱。
"诸事不顺,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座孤舟, 陷在漩涡里,怎么也出不来。"小鱼倾诉着痛苦。
在被确诊的那一刻,小鱼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所有的内耗和自我怀疑,找到了出口,是因为我生病了。"在小鱼的"因果"认知里,积极的治疗之后,也许"一团乱麻"终将解开。
"感觉我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世界,起码我开始听懂了别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