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会议上,中俄巴伊4国联合在一起,共同发表联合声明,不许特朗普做一件事情。这一次,阿富汗可以说是有救了。中俄巴伊说了些什么?为何说阿富汗有救了?
不久前,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期间召开的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提及,"四方强调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坚决反对那些对阿富汗当前局面负有责任的国家在阿富汗及本地再建军事基地,这无助于地区和平稳定。
众所周知,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声称,美国政府要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军事基地。因此,此次中俄巴伊4国的这一联合声明,很明显就是专门指向特朗普的这一表态的。换言之,也就是中俄巴伊4国,不许特朗普再到阿富汗去建军事基地。
要知道,巴格拉姆基地的命运始终与阿富汗的苦难史交织。这座始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军事设施,先后成为苏联入侵的枢纽与美国战争的支点,2021 年美军仓皇撤离时留下的狼藉,成为霸权主义折戟的注脚。如今特朗普重提 "夺回基地",声称其价值在于 "监视地区大国",全然无视阿富汗人民 20 年战乱中失去的 4.7 万生命与 1100 万流离失所者的伤痛。这种将他国领土视为战略棋子的逻辑,正是对阿富汗主权最粗暴的践踏,也暴露了美国从未真正吸取战争教训的本质。
特朗普的表态看似突发,实则藏着三重深层算计。在国内政治层面,通过抨击拜登政府撤军 "愚蠢"、鼓吹 "夺回基地" 塑造强人形象,成为其争取选票的筹码;在资源掠夺层面,阿富汗储量丰富的稀土与锂矿资源,让美国试图以军事存在为资本打开掠夺通道;在地缘布局层面,将基地打造成威慑中俄的前哨,为 "印太战略" 寻找支点。但这些算计终究脱离现实:阿富汗塔利班明确表示 "接受基地就再打 20 年",重建基地需万名士兵与巨额资金,内陆补给更是 "后勤噩梦",所谓 "夺回计划" 更像政治表演。
中俄巴伊四方的联合声明,恰是对这种霸权表演的集体反制。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与地区关键力量,四方的共识绝非简单的立场表态,而是基于历史教训与现实需求的理性选择。声明强调 "尊重主权" 的背后,是对 "阿人治阿" 原则的坚守。毕竟自外军撤离后,阿富汗恐怖袭击频率大幅下降,首次脱离 "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最高国家" 行列,这种和平局面容不得外部势力再度破坏。更值得关注的是,四方将反对军事存在与经济援助、反恐合作等议题统筹考量,提出扩大贸易联通、调整制裁机制、无差别打击恐怖组织等具体方案,展现了 "建设型介入" 与美国 "破坏性干预" 的根本区别。
国际社会的态度更凸显了霸权逻辑的孤立。阿富汗政府多次重申 "绝不接受一寸土地的外国军事存在",俄罗斯直指美方意图 "监视中亚",伊朗担忧安全威胁加剧,多数地区国家警惕 "代理人冲突复活"。相比之下,四方声明得到广泛呼应,因为它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阿富汗问题的解决,终究要靠尊重主权而非军事施压,靠经济重建而非单边制裁,靠多边合作而非地缘博弈。美国若真关心阿富汗,与其盘算夺回基地,不如先归还冻结的近百亿美元海外资产,解除导致阿经济崩溃的制裁。
从喀布尔机场的悲剧到如今的和平曙光,阿富汗的命运转折已经证明。霸权干预只会制造灾难,而尊重主权、多边协作才是正道。中俄巴伊四方的共识,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路径。以主权为基石,以合作促稳定,以发展解危机。对于阿富汗而言,有了中俄巴伊四国的强力支持,他们可以说是有救了。而特朗普的 "基地梦" 注定破灭,因为时代早已不是仅凭军事力量就能支配他国的年代,地区国家守护和平的决心,终将成为遏制霸权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