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滤镜"褪下,山东某食品厂"臭鸡蛋蛋糕"事件调查触目惊心的生产现场。
2025年3月26日山东某食品厂的暗访画面引发全网震动,记者在打蛋车间内目击到令人作呕的场景:大量鸡蛋表面发霉、散黄、变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这些成本仅1.6元/斤的变质鸡蛋(市场价约4元/斤),经工人徒手搅拌后被倒入生产设备,最终被制成包装精美的"网红小蛋糕"。
更恶劣的是部分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竟是2025年4月1日,涉嫌系统性造假、企业前科与监管漏洞。涉事企业山东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此前已多次触碰监管红线。2024年10月该厂因违规生产被责令整改,但仅时隔半年便故伎重施。执法记录显示,其原料采购渠道疑似存在非法低价供应,且生产环境长期处于脏乱差状态。
此次事件曝光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现场查封涉事产品并立案调查。流量经济下的食品安全危机,卓乐食品厂的案例并非孤例。在网红经济浪潮中部分商家为追逐利润不惜突破道德底线:成本倒置。1.6元/斤的鸡蛋成本暗示原料来源存疑,可能涉及非法渠道或过期原料;感官作假,通过添加工业香精掩盖变质异味,使"臭鸡蛋蛋糕"摇身变为"香甜网红甜品",透支消费者对低价网红食品的盲目追捧,客观上纵容了此类灰色产业链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