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一直认为养儿才能防老,养女儿则意味着老无所依,因为儿子可以留在身边,而女儿只能嫁出去。
换作从前,这种想法倒也无可厚非,但如今时代不一样了。
当下年轻人中有一大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认可的婚姻不再是传统的"男娶女嫁",而是颇具独立意义的"结婚"。
他们认为的成家,不是女方退出自己家加入男方家,而是男女各自退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组成一个小家,两边父母轮流走动,一起赡养。
在这种婚恋模式下,生儿子便不再是优势。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采访显示,只有女儿的家庭感到幸福和非常幸福的父母比例为66.46%,而只有儿子的家庭该比例则为62.13%。
由此可见,当下生女儿的家庭可能比生儿子的家庭更幸福,而这一切并非毫无缘由。
女人越独立,父母越有底气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不能上学接受教育,也不能像男人一样出去工作,一辈子只能依附于夫家生活。
人们之所以认为"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无非是因为女儿嫁人之后就要与婆家人一起过日子。
她没有独立的能力,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婆家讨生活。
一个依附于别人的人又如何能够赡养自己的父母?父母与女儿保持距离,将其当成外人,也不过是一种变相的保护罢了。
他们害怕给女儿添麻烦,宁愿将其当成泼出去的水。
如今年代不一样了,女人跟男人一起读书,一起工作,一起挣钱养家。
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之下,有些女儿特别争气,不仅学历高,而且工作稳定、收入高。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女性个人年总收入占夫妻年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0%,有近35%的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已经与丈夫相当甚至超过了丈夫。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的地位与资源控制能力直接相关。
经济独立意味着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度提升,削弱了传统"主妇-供养者"的单向依赖模式。
当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家庭地位自然会随之上升。
她们不再是靠男人养活,整天围着锅台转的深宅女子,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独立女性。
女儿越优秀,父母就越自豪,在面对亲家和女婿时也越有底气。
女人在家越有话语权,父母越有尊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女人都被"以夫为天"的思想所笼罩。
她们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只能事事听从于丈夫和婆婆。
如今女性的家庭地位快速上升,甚至达到了可以当家作主的地步。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
人类世界是很现实的,无论什么关系都难以逃脱"欺软怕硬"和"弱肉强食"的人性法则。
在婚姻中,女人若是只能依靠男人养活,手心朝上的日子不仅会让她们失去话语权,而且还可能失去尊严。
可如果她们也有工作、有收入,可以跟男人一起撑起整个家庭,男人自然不会把自己当成家里的顶梁柱,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独断专横。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显示,双职工家庭中女性决策权得分(7.2/10)显著高于单职工家庭(4.5/10)。
在绝大部分双职工家庭里,都是男女一起上班,一起做家务,一起带孩子,有事一起商量,这才是真正平等的婚姻。
另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调产生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我国男性总人口比女性总人口多3,490万,加之60岁以上人群女多男少,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或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
正是因为"一妻难娶"的现状,男人结婚的门槛才越来越高,而结婚之后宠妻的比例也随之攀升。
有些女人即使没有出去工作,也依然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并且一直是一副当家人的模样。
在女儿只能依靠女婿养活的年代,很多父母都在女婿面前直不起腰来。
一方面,女儿做不了主,万事只能看女婿脸色;另一方面,女儿靠女婿养活,他们生怕得罪女婿,让女儿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女儿有了家庭地位,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他们的地位也相应提高。
在很多家庭里,女方父母甚至比男方父母过得更有尊严,更能挺直腰杆。
女人越孝顺,父母越享福
法律规定,女儿跟儿子一样,不仅享有相同的继承权,而且还需承担相同的赡养义务。
生儿子的老了可以依靠儿子,生女儿的老了照样可以依靠女儿,"养儿防老"的年代早已过去。
而在养老尽孝这件事情上,女儿往往比儿子做得更好,不是因为儿子不孝顺,而是因为女儿更细心。
fMRI研究表明,女性在观察他人痛苦时,前岛叶皮层激活强度比男性高23%。
前岛叶皮层主要负责共情能力,人们常说的"女儿比儿子更贴心"其实是神经机制产生的结果。
而在这种神经机制之下,女儿通常会比儿子更加细心,她们可以通过父母脸色变化、行动迟缓等异常表现捕捉到父母的身体不适,并提前介入健康管理。
儿子大多粗枝大叶,注意不到太多的细节,也常常因为自己的粗心而忽略父母的真正需求。
毫无疑问,儿子也是爱父母的,他们甚至把父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神经机制的差异,他们无法像女儿那般细致周到。
在认知风格测试中,62%的男性选择"直接解决问题",而79%的女性则更在意他人感受。
儿子在面对父母的赡养问题时,往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女儿则更在意情感输出,比如陪伴、照顾、电话联系等。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之下女儿确实比儿子更贴心,而养女儿的父母也常常更能感受到幸福感。
◆
在这个男女平等的当代社会,孩子性别早已不能作为父母晚年是否幸福的凭据,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的教育和托举。
现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强。
没有能力的子女不仅无法赡养父母,而且还只能啃老,而优秀的子女则可以让父母享受美好的晚年。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我们都不用过于纠结。
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教育、努力托举,为孩子的未来铺上更扎实的道路,助他们闯出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