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保命!司马昭看到后竟不敢杀他,众人懵了…
想必大家都熟知三国时期 "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在诸葛亮离世后不久,便向曹魏投降,自此,在司马昭的安排下,开启了远离蜀地、寄人篱下的生活。
然而,或许鲜有人知,刘禅实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 "心理大师"。为何会如此说呢?
原来,曾有一次,他在司马昭面前写下三个字,竟让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权臣对他再无加害之意。这究竟是怎样一番经过?又是哪三个字有如此魔力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刘禅投降之后,被司马昭安置在洛阳居住。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宴会上,司马昭有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意图试探刘禅是否还心系故国,怀有思乡之情。
此时,在座的蜀国旧臣们目睹此景,纷纷触景生情,不禁黯然神伤。可唯独刘禅看得兴致勃勃,满脸愉悦。司马昭见状,故意发问:"颇思蜀否?" 刘禅几乎不假思索,当即回应:"此间乐,不思蜀。"
这便是成语 "乐不思蜀" 的由来。乍看之下,刘禅似乎没心没肺,但实则这极有可能是他为求自保而进行的表演。毕竟设身处地想想,倘若他在司马昭面前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岂不是自寻死路?
后来,蜀国旧臣郤正教导刘禅,倘若司马昭再次发问,他应当哭着说 "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无日不思",或许司马昭会心生怜悯,放他们回归蜀地。
果不其然,司马昭后来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便依照郤正所教作答。司马昭一听,立刻说道:"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马上装作惊讶的样子,问道:"你怎么知道?" 这一番对话,逗得司马昭哈哈大笑。
瞧瞧,刘禅这演技,简直堪称影帝级别。当然,"乐不思蜀" 不过是餐前开胃小菜,真正的高招还在后头。
据说还有一次,司马昭又想试探刘禅,便让他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刘禅不慌不忙,提笔写下三个大字:"中山寨"。群臣看后,皆是一脸茫然,全然不明白其中之意。而司马昭看罢,脸色微微一变,自那之后,对刘禅愈发放心,彻底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
这究竟是为何呢?司马昭对群臣解释道:"你们把这三个字倒过来读看看。" 原来,"中山寨" 倒过来读便是 "寨山中",谐音 "在山中"。刘禅此举,实则是在委婉地向司马昭表明,自己只想归隐山林,远离政事,对司马昭的统治毫无威胁。
这一招实在是高明!既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心意,又给足了司马昭面子,同时还不失自身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