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是自古以来谁都无法逃脱的生命轮回。而当亲人去世以后,为了更好地铭记他们,也方便后代来祭奠,表达哀思,从古至今都有给先人画像的做法,而这个画像就是遗像。在南方很流行建宗祠,而不少宗祠里面就有祖先们的一些遗像。
那为何说"人躺床上别磕头,遗像莫挂厅堂中",先人的遗像又该放在哪里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古训的意思,它说的是人如果躺在床上,不要随便去给他磕头,因为毕竟他还没有去世,给躺在床上的人磕头是不好的行为,有着诅咒的意思。当亲人去世以后,他的遗像也不宜悬挂在"厅堂"中,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吉利的。
这里有必要先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厅堂",现在很多人都是直接把它理解为"客厅",但是在以前厅堂可不是客厅。在过去建房子是很讲究布局的,一般从大门进去以后,所看到的最大的一个房间叫--堂屋,而在堂屋的边上才是客厅。所以厅堂就是堂屋和客厅两个部分。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堂屋,这间房子的重要性甚至比客厅更为重要。作为我国传统民居中的礼仪空间,堂屋因为一般设计在房屋的中间,因此而得名"客堂"。但是它一般是不用来招待客人的,而是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禳鬼避凶的场所。
笔者小时候就曾看到村里有些人家的老房子是有堂屋的,它们的设计布局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往往在堂屋的正中设有神龛和祖先神位,而在墙壁上则会悬挂中堂画,中堂两边就会有对联。
正是因为如此,堂屋也常是家庭举行祭祀和重大礼仪的场所。比如祭祖了,或者是家里有人成亲了,那必须要在堂屋进行。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在建房子的时候会可以留出一间房子当堂屋了,都是把堂屋和客厅的功能混为一谈了。
为何堂屋不能悬挂先人的画像?
确实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一种说法,而且在农村地区也很少看到有人把去世亲人的画像挂在堂屋,或者是客厅里面的。而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对去世亲人的一种尊敬。
用老辈人的话来说,亲人去世了,如果还把他的画像挂在厅堂中,这样经常人来人往的,就会打扰到他们的休息,是对先人的一种不敬。
确实也是这样,有些人如果不懂事,还常会对先人的画像指指点点,或者是妄加评论等,这就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敬。
其次,也是对客人的不尊敬。
虽然堂屋不是用来会客的场所,但是客厅却是啊。如果把先人的画像悬挂在堂屋,或者是客厅里面,熟悉的人还好,如果是不太熟悉的生人,第一次看到还是会吓一跳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或者是胆子小的孩子来说看到会更害怕。
因为去世老人的遗像一般都是去世之后留下来的照片,或者是画像,有的是根据老人生前的照片处理之后保留下来的,所以多数都是黑白相间的画像,咋一看的时候确实是有点吓人的。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也不好。
因为很容易睹物思人,经常看到这些画像,就容易勾起以前的一些回忆,然后就睹物思人,影响到心情,长此以往对健康也是不好的。
既然如此,那去世亲人的画像应该如何处理呢?悬挂在哪里比较好呢?
①不要悬挂在厅堂,但可以悬挂在祠堂。
在南方不少村子里都是有祠堂的,特别是在近些年更是在农村地区兴起了建祠堂的热潮。所以既然在自己家里不方便悬挂,但村子里自己宗族又有祠堂,就可以把先人的画像悬挂在祠堂里面,这里安静,人又少,也不会有外人,所以不会打扰到先人。
②不悬挂而是直接收起来。
这一种做法在民间是比较多的,就是平时都是把去世亲人的画像用红布包裹起来,好好保存。需要祭拜的日子再请出来祭拜。比如亲人的生日,或者是忌日的时候才拿出来,等到祭拜完了以后,再把它收起来了。
③制作成小照片贴在墓碑上。
在城市里,不少人确实是这样做的,因为城里基本都是葬在公墓,而为了方便祭拜,则是把去世了的亲人画像做成小照片,然后贴在墓碑上。这样后代去扫墓的时候,既能瞻仰先人的遗容,又可以让后代知道先祖的模样,再说一说祖先的一些贡献和事迹,这就能更好的教育后代了。
实际上现在科学技术更先进了,还有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把先人的画像做成电子照片,这样存放起来更方便。
③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烧掉了。
在有些地方就是这样做的,一般都是在去世三周年的时候,就会把遗像和其他的衣物一起烧掉了。有些地方则是在十周年的时候,后人用烧纸等供品将遗像"送走"。
笔者认为这样做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还会思念的话,可以保存逝者的一些彩色相册,回忆一下逝者年轻时的风华正茂,这也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