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方的不满,乌克兰也十分抗拒。当时还不是乌军总司令的瑟尔斯基曾当着美国官员的面吐槽道:你们又不帮我们打俄罗斯军队,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时任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也不把美国人当回事,有时候会故意不接美国官员打来的电话,问就是前线信号不好,或是军务繁忙。
在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美乌终于正式建立了合作机制--由美方提供可以打击的俄军目标,并对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其不会用于打击俄本土目标。不过,这条红线后来被拜登亲自打破,那时乌军的形势已经很不乐观了。
俄乌冲突陷入僵局后,乌克兰瞅准机会开始反攻。在这个过程中,美乌双方一度出现重大分歧,尽管美国官员在兵棋推演中战胜了乌方指挥官,后者也同意按照美方的计划进行,但在实际执行时还是出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
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
反攻初期,乌军一度取得重大进展,当时西方甚至认为其击败俄罗斯指日可待。但因为后劲不足、装备短缺、美乌分歧等多方面原因,反攻最后还是失败了。从那以后,乌克兰就转入了战略防御。
入侵库尔斯克被视为乌军的最后一击,去年8月,乌克兰再一次绕开美国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发动突袭,由于该地区防守力量不足,乌军短时间内占据上风,给俄罗斯造成了一定压力。
这次行动引发了拜登政府的强烈不满,但他们拒绝停止向乌克兰供武。恰恰相反,在任期的最后时刻,拜登加快了对乌克兰的援助速度,几乎每隔两周就会宣布一批新的对乌援助,誓要在特朗普上台前搬空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