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老话说“最怕立秋一日雨”,立秋下雨有何预兆?

2024-08-07 10:26  头条

随着大暑节气进入最后的三候,外界雷雨天气开始增多,湿润的气候降低了暑热程度,为立秋的过渡提供了天气条件,而今日立秋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立秋后,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迅速,民间有"立秋知秋"的说法,所以此时的天气状况关系着农作物的收成,老话说"最怕立秋一日雨",立秋下雨有何预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表示温度变化的一个节气,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意思是一候风里已经能够感觉丝丝凉意,二候清晨的小草上已经初现露水,三候蝉感应到阴气而得意的鸣叫,说明气温处于变凉的周期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南方一些地区,酷暑一时难以消除,气温甚至比大暑还要炎热,不过立秋最大的意义就是庄稼快成熟,那为什么古人说"立秋雨遇丰年,立秋晴泪涟涟"呢?

立秋雨遇丰年,立秋晴泪涟涟

立秋时,外界依然高温潮湿,这种气候非常有利于作物生长,田间的作物也进入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逐渐发黄,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充沛的雨水能够保证它们生长的需要,一旦遇到干旱的天气,作物就很难完成最后的发育阶段,立秋属于夏秋接替,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此时既有可能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有可能迎来高温炎热的天气,所以立秋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立秋有雨,那么当年初秋就会雨水充沛,此时仍然高温,所以气候上仍是高温潮湿,民间有"秋后一伏热"的说法,这样作物可以尽情的吸收水分,迅速完成最后的生长阶段,尤其对于稻谷来说,最后阶段不能离不开水,不然稻谷就会瘪壳,俗语"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意思是立秋后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秋风送爽,田野金黄。

而一旦立秋后是持续的晴天,那么作物虽然享受到高温的催熟,但因为却是水分参与能量的传送,作物无法完成生殖生长,花粉活力降低,授粉不实,各种作物会因干旱而减产,俗语"秋旱接伏旱,遍地要浇灌"、"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所以立秋天气晴朗导致作物减产,对于种地为生的农民,一旦遇到这种天气,以至于立秋晴泪涟涟。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这句农谚主要表达的是立秋时节的天气情况,是否出现下雨,对农作物收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具体意思是指,如果立秋当天没有下雨,那么当年或许是"空秋","空"的意思就是什么也没有,再结合"万物历来一半收",因此,可以理解为,立秋当天没有下雨,后续的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或出现减产。

而"一半收"也不是一定指就是减产一般,收获一般,只是说会减产,具体的减产量,还要结合多种因素来确定。

因此,如果立秋这一天没有下雨,根据古代农民的观察和经验总结,或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的降雨较少。而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与此农谚相类似的还有"立秋有雨万物收,立秋无雨是空秋","立秋无雨是旱天,万物由来只半收",都是说明了立秋降雨的重要性。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如果立秋这天天气晴朗,那么接下来的农事活动或者说农作物的收获工作,可能会相对较少(减产了),农民朋友们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完成。

可能有些朋友会认为,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农民在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会相应减少,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抗旱排涝、防治病虫害等,也就不用出力就能获得丰收。

实际上,这句农谚却有另外深层次的解释,这里的 "农夫不用力"指的是田间农作物长势不好,产量较低,不用花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够完成收获工作。

大家还记得以前的时候,没有收割机,玉米收获时,需要人工掰玉米棒,随后还要放倒玉米秸秆,紧接着要拉出田外,非常费事费力。

而如果立秋当天是晴天,或预示着后续的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当产量降低的情况下,收获工作就变得简单了,农夫也就不用力了。

总之,立秋将至,立秋不仅是天气趋于转凉的标志,也是作物即将成熟的意思,民间有"立秋知秋",意思就是通过立秋可以预判秋季作物收成,俗语"立秋雨遇丰年,立秋晴泪涟涟",意味着立秋下雨预兆丰收年,立秋天晴预兆灾荒年,以种地为生的人就会非常难受了,这也是古人最怕的事情。你那里今天什么天气?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