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了好些年,感觉身边跑步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晒奖牌的也越来越多。这股马拉松热,好像一夜之间就席卷了我们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城市。我们这种三线小城,前两年也跟风搞过一次,那阵仗,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好像办一场马拉松,就立马跟国际化、健康生活这些时髦词汇挂上了钩。
但老话说得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任何事情,一旦热过了头,就离降温不远了。广东翁源县那个半程马拉松,连招标都还没走完,就直接宣布因为新规而终止。这就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了下来,让所有人都清醒了一下。这可不是个例,后面跟着一串取消名单,蠡县、大厂……估计这还只是个开始。
这纸新规,说白了,就是给县区级的小型马拉松赛事按下了暂停键。在我看来,这阵风来得一点也不突然,甚至可以说是必然。
我们得想想,这股"马拉松热"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一方面,确实是大家生活水平高了,开始追求健康,跑步门槛低,装备简单,自然成了首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把这当成了一门好生意。一场马拉天松,对一个小县城意味着什么?是几千甚至上万外地人涌进来,吃、住、行、游、购,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绝佳的城市营销,赛道两旁挂满横幅,电视台、自媒体一通报道,城市知名度"嗖"地一下就上去了。这种投入小、见效快的好事,谁不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