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说"七月怕初五",明日七月初五,有啥怕的?看老人咋说
时间过得真快,进入农历七月了,东北的玉米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该成熟了,对于农人来说,最怕这个时候出现冰雹和刮大风的天气,会造成倒伏和被砸毁的风险。
当然,也有人一直担心今年的玉米价格毕竟去年的玉米价格比较低,很多人比较看好今年的价格。但是,玉米价格的多少不是农民决定的,还得看深加工那边,门前车多就降价,车少就涨价。
明天是公历8月27日,农历七月初五,距离白露节气越来越近了。今年的白露有些特别,从交节月份上来看,由于有闰六月的出现,导致白露对应的农历日期来的偏晚,是民间说法中的"晚白露"。
老话说"早白露湿漉漉,晚白露凉飕飕",意思是说,"早白露"的年份,白露前后降雨的天气会较多,晚白露的年份,冷天会早来。今年是"晚白露",我们可以看看今年秋天是不是秋凉来得早一些。
另外,从交节的日期上来看,今年的白露是在农历七月十六这天,是民间说法中的"白露逢双"。老话说"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干谷上仓",意味着今年白露后,可能将以晴朗的天气为主,有利于收割和晾晒。
当然,这些都是按照民间留下的俗语来说的,具体情况什么样,我们还要根据目前的状况和天气走势来进行综合判断。
明日七月初五,在民间也有"七月怕初五"的老话,什么意思?七月初五有啥怕的呢?下面看看老辈人是咋说的!
一怕:做重要的决定
老话说"初五十四二十三,穷嘴老鼠不出庵,外面有金莫去担,太上老君不炼丹"。
按照传统民俗的说法,这三天是"月忌日",就连太上老君这样厉害的神仙都不会在这三天炼丹 。就好像我们平时会觉得有些日子适合做事情,有些日子不适合,这三天就被古人看成是做什么都不太顺,容易出问题的日子。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这三天是帝王主事的日子,普通人要是在这三天出去做事或者进行一些重要活动,就可能会冲撞了这个"君象",从而可能会惹来麻烦。
所以,在旧时民间就有了"穷嘴老鼠不出庵,外面有金莫去担"的说法,大意是说,这三天就连老鼠都不敢出窝,就算外面有金子也不要去拿,就是让人们尽量不要在这三天出门办事或者做重要的决定。
不过这些说法只是古代的一种民俗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现在很多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传统文化来看待,并不一定会真的避开这三天做事。
二怕:下河游泳
进入七月以后,天气就逐日转凉了,尤其是喝水里会更凉,我们这个时候下河洗冷水澡,会使寒气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容易引发感冒等,对身体可不好。
尤其是中老年人,有上河里游泳的要停一停了,冷水会刺激我们的关节,可能引发或加重关节疼痛,尤其对本身有关节问题的人影响更大。
此外,也要叮嘱孩子,不要去河边玩耍和下河洗澡,水比较凉,容易出现腿抽筋的情况,比较危险。
三怕:怕下雨
在旧时民间,七月初五这天有很多农谚,像"七月初五雨,日日雨不歇"、"初五落雨满池塘,绵绵细雨到秋凉"、"七月初五雨淋淋,阴雨连绵到秋收"、"七月初五落满沟,毛毛雨水滴到冬"、"七月初五动了流,二十四天雨不歇"等,都是说,如果七月初五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阴雨天气可能会比较多,不利于作物生长和获得丰收。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玉米、水稻、大豆等一些秋作物进入灌浆、成熟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这个时候阴雨连连、低温寡照,会导致这些农作作物光合作用受影响(光照不足),使籽粒饱满度下降,千粒重降低,影响最终产量。例如。这个时候降雨多,水稻长期淹水,可能导致水稻"贪青晚熟",谷粒不饱满,品质降低。
另外,阴雨连连,田间高温高湿,还易引发病虫害。比如,像水稻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玉米易得青枯病、大斑病以及蚜虫侵害;棉花受阴雨连连的影响,可能遭遇烂铃等,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出现减产,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有了"七月初五怕下雨"的讲法。
相反,处暑后晴天多,是比较好的情况。因为,充足的光照能后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帮助作物积累更多淀粉、糖分等养分,让籽粒更饱满,产量会更高。比如,高温晴朗的天气,有利于水稻千粒重增加,玉米甜度提高等。
并且,晴天还有利于收割和晾晒,尤其是对古人来说,对天气的依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