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刘德华深圳站演唱会上,舞台的地下通道门被意外打开,刘德华不慎踩空跌倒。
2025年7月13日,陈奕迅北京演唱会上倒退时踩空台阶重重摔倒。
马越川分析,舞台演出事故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成本压缩导致的安全投入不足、演出节奏紧凑引发的疲劳操作,以及复杂舞台技术的不可控性。"
可以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未来需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安全标准。同时,应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以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律师说法
杨宗纬舞台摔伤,主办方或涉侵权及对观众的违约责任
有鉴于多数演出方对行业内事故缺乏了解,难以吸取教训,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建议,监管部门需定期(每月)发布全国演出安全事故通报,详细说明事故原因、责任认定、处罚结果,并组织辖区内演出公司开展警示教育会,用真实案例倒逼行业重视安全。
知名律师周兆成认为,杨宗纬演唱会事故中,若舞台机械维护不当,舞台边缘未设置防护栏、警戒线等必要防护设施从而导致意外,则反映出主办方安全管理存在疏漏。
周兆成指出,演出方是安全责任的第一承担者,所有筹备与执行环节都应把"安全"作为不可妥协的底线,而非可压缩的成本项。
部分演出为追求"沉浸式""震撼感",过度设计升降台、伸缩舞台、高空装置等复杂机械,却忽视设备与人员的适配性。"比如此次杨宗纬事故中的'舞台机械后退',本质是机械操作与艺人之间未形成安全协同。"
在周兆成看来,舞台搭建、设备租赁、人员配置的成本压缩,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比如使用老旧未检修的升降设备、省略0.8米以上舞台的防护栏,违反《演出安全运作规范》)、雇佣无资质的临时搭建工人。
搭建完成后,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非演出方关联公司)进行安全验收,出具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
周兆成认为,多数事故暴露的"突发情况应对失灵",本质是彩排不充分、应急方案形同虚设。比如艺人对舞台机械的运行节奏不熟悉、工作人员不清楚紧急停机按钮位置、医疗团队无法快速抵达事故点。应强制要求"全流程带妆彩排",且彩排中需包含"设备故障、人员跌落、观众骚动"等至少3种应急场景演练;舞台周边必须设置"应急响应岗",配备对讲机、紧急停机开关、急救箱,且工作人员需持证(应急救援证)上岗。
周兆成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此事涉及到两方面的法律问题:其一是主办方的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主办方作为演唱会活动的组织与安全责任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杨宗纬人身损害,需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对杨宗纬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相关损失的赔偿。
其二是对观众的违约责任。主办方因杨宗纬意外跌落导致演出中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观众提供完整的演出服务,构成违约,应向观众承担违约责任,如办理全额退票及可能的合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