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美国国内压力与选举政治驱动
特朗普的"加税冲动"与其2024年总统选举策略紧密相关。通过渲染对华强硬姿态,他试图巩固保守派选民支持,但此举遭到美国零售、科技等行业的强烈反对。美国商会警告,若对华关税升至100%,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可能额外上涨1.5%,加剧通胀压力。
四、局势走向预判
1. 短期僵局与APEC峰会窗口期
当前双方互不退让,但APEC峰会(11月中旬)临近,为妥协提供了潜在契机。中方通过"稀土管制-反制关税-谈判表态"的三步策略,旨在迫使美方回到谈判桌[用户文章]。若美方在峰会前软化立场,或可暂缓加税;反之,全球供应链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2. 长期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
即使双方达成临时协议,中美在关键技术(半导体、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新能源补贴)等领域的竞争仍将持续。拜登政府虽曾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却在2024年延续并扩大对华关税,表明对华遏制已成美国两党共识。中方的回应策略或将从"被动反制"转向"主动布局",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贸易协定分散风险。
总结
中美本轮交锋的本质是"规则制定权"之争。中方以稀土和造船业为支点,展示出"非对称反制"能力;美方则依赖关税工具试图维系霸权,但面临国内经济与国际信誉的双重损耗。正如IMF所指出,贸易保护主义终将导致多输结局,未来双方能否在APEC峰会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全球经济能否避免坠入"新冷战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