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迷茫的未来
8月22日凌晨,孕期刚满33周,李霞的身体有了反应,肚子疼,呕吐不止,两人前往医院。坐在病房里,李霞大口喝着功能饮料等待医生发落,"我身体上没有什么不舒服,感觉还能熬几天。"却遭到医生拒绝。
第二天早上9点,李霞被推进手术室。第一次剖宫产,她紧张得发抖,陈小波在手术室外踱步。
打上麻药,李霞感觉不到疼痛,但有意识。肚子被剖开,传来第一声啼哭,她好想看宝宝一眼,贴一贴脸。她听到医生说,宝宝太小,缺氧,要马上放到保温箱里。直到现在,李霞还没有当面看过四个宝宝。
手术室外,陈小波看着四个保温箱依次推出,他连忙跑上前凑近看,宝宝们看上去很小,只有3斤多。匆匆一眼,她们就被推走了。
为四个宝宝准备的尿不湿 图/九派新闻 马婕盈
医生告诉他,宝宝们需要在保温箱里住一个月左右,大概要花五六万。"我当时以为总共五六万,自己凑凑能拿出来。"陈小波说,"第二天我再去问,才知道是1个宝宝五六万。"
如晴天霹雳,陈小波被震住了,"20万对我来说太吃力了。"他跑了很多部门咨询报销和补贴的相关政策,都未获得有效答复。老家的村干部建议,把宝宝户籍落到江西老家,或许可以报销一部分。
无奈之下,他打电话向电视台求助。8月28日,深圳当地媒体发布报道,面对镜头,陈小波说:"我是一个打工族,收入方面比较微薄。如果后面养孩子有大量的支出,对于我们家庭来说会比较困难。希望社会能给予一些帮助,我真的是没办法了,生活压力特别大。"
该报道迅速在网上传播并引发争议,抚育成本、重男轻女的话题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陈小波点开评论区一条条看,从好意的评论中得到安慰,也被那些争论困扰,实在忍不住,他在一条恶意留言中回复:真心祝福的,我十分感激,我不强求帮助,但请你们口下留情。
这几天,李霞几乎不看手机,"我老公是不是说错话了?"她怯弱地问。同事们安慰她,现在辛苦一点,等娃娃长大后就幸福了。
但他们还没想那么远,宝宝的住院费还没开始凑,一个月后,四个宝宝回家,一米三的床容不下那么多人,陈小波只能在客厅打地铺。大人的焦虑,小孩子不懂,二女儿总是兴奋地喊:"我要当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