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对付中国?日本彻底不装了,加速扩军

2025-07-17 13:37  头条

7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发布年度《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并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这份白皮书不仅是日本对华政策的"威胁叙事",更暴露了其突破和平宪法、扩军备战的野心。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今年接连做出四件"史无前例"的危险动作,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地区局势的"火药桶"。


一、2025版《防卫白皮书》,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并有意向日本青少年灌输。

白皮书延续了日本近年来对华强硬的基调,声称中国军事活动"异常化",并夸大中国核力量增长,甚至将中俄正常合作曲解为"对日示威"。更夸张的是,日本将白皮书制作成少儿版,发到中小学校,对日本青少年进行歪曲宣传。

白皮书还炒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暗示可能介入台海冲突。这种将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的行径,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国防部已明确回应:日方若继续挑衅,必将付出代价。


二、日本今年采取了四个动作,为可能的区域战争危险进行长远布局

1. 天皇首访蒙古,打破历史纠葛,凸显地缘野心。

2025年7月,日本德仁天皇首次访问蒙古国,成为两国建交100年来的"破冰之举"。此举看似外交友好,实则暗藏玄机:

历史阴影:700多年前,蒙古曾两次入侵日本("元日战争"),虽未成功,却在日本民间留下"恐蒙心理"。天皇此访,被部分日本右翼解读为"化解历史心结",实则为拉拢蒙古、牵制中俄。

战略意图:蒙古地处中俄之间,是"一带一路"北线关键节点。日本通过经济援助(如对空雷达)、安全合作(OSA框架)渗透蒙古,试图在中俄腹地制造"战略支点"。

2. 本土首射远程导弹,顶着风险突破历年惯例。

日本首次在本土北海道试射射程超100公里的88式反舰导弹,并计划在2026年建成专用靶场。此前,此类训练因"扰民"问题多在美国、澳大利亚进行。

军事意图:此举是日本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关键一步。通过本土化训练,日本可更快部署射程千公里的改进型12式导弹,甚至为研发高超音速武器铺路。

风险升级:日本国土狭小,导弹试射若失控,可能误伤平民或引发连锁反应。

3. 首售6艘护卫舰给菲律宾,意图搅局中国南海岛礁冲突

日本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二手"阿武隈"级护卫舰(服役超30年),并配套提供雷达、巡逻船等装备。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向东南亚国家大规模出售武器。

南海搅局:菲律宾近年频繁在仁爱礁、黄岩岛挑衅,日本此举意在借菲之手牵制中国。双方还计划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允许日舰进驻菲基地,形成"美日菲"三角包围网。

历史讽刺:二战期间,日本曾侵占菲律宾,如今却以"反华盟友"自居,暴露其罔顾历史的投机嘴脸。

4. 首次授权日本自卫队击落钓鱼岛无人机,很可能导致擦枪走火。

日本防卫省批准自卫队可在"非战时"状态下击落钓鱼岛空域的"不明无人机",并模糊界定"威胁"标准。这意味着,只要日本认定无人机"侵犯领空",即可开火。

擦枪走火风险:中国海警和军机在钓鱼岛巡航已成常态,日本此举无异于"开战触发器"。若误击中方无人机,极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法律漏洞:日本以"无人机无驾驶员"为由规避宪法约束,实则是为军事冒险披上"合法外衣"。


三、日本为何越来越危险?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国内政治需求,自民党为转移经济停滞、美国加高关税等矛盾,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论",推动扩军预算,2025年达8.7万亿日元。

第二,依附美国战略,日本借"印太战略"抱紧美国大腿,甘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换取军事技术合作和外交支持。

第三,历史修正主义,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改和平宪法,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突破战后禁区,军国主义幽灵正在复苏。

日本的危险动向绝非偶然。从"威胁叙事"到军事冒险,从拉拢盟友到挑衅主权,其每一步都在挑战地区稳定。

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揭露日本右翼图谋;另一方面,强化海空防御能力,坚决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