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方炒作的点,常常是在"海警执法行为"与"航行自由"的概念混淆。中国在仁爱礁与黄岩岛一线的管控,基于主权与管辖权主张;人道主义补给安排,是在主权框架内的临时性安排。中方这次把"先通报-核查-补给"的流程再复述一遍,同时点名"菲方承诺-违约-侵权挑衅-破坏政治基础",就是在给后来可能的"制裁性执法动作"做舆论与法理铺垫。
而菲律宾国内也陷入政治斗争。托雷是谁?警校出身,达沃与奎松都干过,靠两件事走进聚光灯:逮捕杜特尔特的密友、教会领袖基博洛伊;按ICC传票执行对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逮捕,把人押送海牙。其后快速升任国家警察总长,被总统在国情咨文里当众戏称"我们的新冠军",还借机搞了一场赈灾拳击赛。风头正健时,突然被总统府一句"免职"拿下,连理由都欠奉。内政部长雷穆拉补了一句"与国家警察委员会发生冲突、越权调动高层警员",又强调"不是违法,是总统为警察部门指明新方向"。看起来是程序纠纷,其实是政治清算。这把"对杜特尔特动刀"的刀,用完就收。
中期选举后,杜特尔特家族在国会与地方稳住甚至扩大战果,副总统莎拉的支持率居高,弹劾案被最高法院驳回。ICC对杜特尔特的案子也遭遇波折,证人翻供、证据链吃紧,甚至出现对检方证人的伪证、受贿指控与逮捕令。美国还对部分ICC人士实施制裁,让这场诉讼的政治味更浓。马科斯真要在国内外两线硬顶,对抗成本会迅速放大。托雷的"越权"事件,恰好提供了一个程序性台阶。撤他,是给杜特尔特家族的"信号",也是给警界与军界的"提醒":权力需要的,是工具与秩序,不是出头的个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