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得甲流的人已出现3种后遗症,具体是哪些?

2025-11-24 11:40  头条

最近不少人感冒发烧,刚退烧没几天,又开始咳嗽、胸闷、全身没劲。

很多人以为,新冠过去了,感冒都是小事。但您可能不知道,今年冬天流感尤其是甲流,来势汹汹,有时候比新冠还"狠"。

别以为烧退了就好,很多人都是"烧退了人没退",真正的麻烦,是退烧后才开始的。

今年的甲流,不简单

有个退休老王,前阵子发了两天高烧,吃了退烧药,第三天体温正常,他以为没事了。结果第四天开始,咳嗽越来越重,晚上睡不好,心慌出汗。去医院一查,是甲型流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差点发展成肺炎。

国家疾控局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甲流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中老年人更容易发展成重症。

别轻视甲流,它不是"普通感冒"。

烧退了,不代表病好了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体温正常了,就算康复了"。其实流感病毒在体内,不是体温一退就自动退出,有时候"后遗症"才是真正的麻烦。

尤其是以下这三种,最容易盯上中老年人。

第一种后遗症:持续性咳嗽

有些人烧退了还咳,一咳就是十多天,甚至夜里咳得睡不着。别以为是药没吃够,可能是气管黏膜还没完全修复,尤其是老年人本来黏膜就薄,感染一来,恢复慢得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显示,甲流后至少20%的人会出现两周以上的持续性咳嗽。

如果您咳嗽超过10天,还带痰、气短、嗓子干,建议不要硬扛,去医院查个肺功能或者拍个片子看看。

别再相信"咳嗽拖一拖就好"的老观念,有时候拖出来的是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肺气肿。

第二种后遗症: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烧退了人还是虚,走两步就累,胳膊腿跟灌了铅一样,这种"虚脱感"不是装的。

原因很简单,流感病毒进入体内时,身体调动了大量免疫细胞来"打仗",仗打完了,身体还没恢复元气。

中国CDC的官方数据指出,40岁以上人群中,有约32%在甲流后出现长达2周的疲劳感,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朋友,恢复更慢。

这时候别急着大补,也别一味躺着。每天晒晒太阳、慢走15分钟,比吃补品还管用。晒太阳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让肌肉和免疫系统恢复得更快。

第三种后遗症:心慌、胸闷、心跳快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很多人以为是"感冒引起的虚",其实可能是病毒波及到了心脏。

上海华山医院心内科团队近期公布,甲流后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比普通感冒高出3倍。尤其是60岁以上、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群体,更得警惕。

老张今年67岁,甲流退烧后一直说胸闷,儿子非要他去医院。结果心电图一查,是病毒性心肌炎,早发现才避免了大问题。

您要是退烧后出现心慌胸闷,别当小毛病,赶紧查心电图,别等到晕倒了才后悔。

甲流和新冠,谁更"伤人"?

从致死率看,新冠更高。但从"后遗症的复杂程度"来说,甲流这次真不逊色。

两种病有个共同点:不是烧完就完事,而是烧完之后,还有一段"恢复期"。

这段时间,身体像刚打完一场硬仗,元气大伤。如果不注意调养,后遗症就容易找上门。

所以我们常说,感冒是"病小拖大",尤其是甲流,拖不好,拖出大问题。

退烧之后,怎么调养才靠谱?

很多人一退烧就吃大鱼大肉,觉得"补回来"。其实不对,身体正在排毒、修复黏膜、恢复免疫,这时候最怕油腻和上火。

推荐您这几招:

第一,吃点软烂的易消化食物,比如小米粥、鸡蛋羹、炖瘦肉汤,既补充营养又对胃好。

第二,早晚用温水泡脚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睡得也更香。

第三,别一直躺着,适当活动一下,哪怕在屋里走走,也有助于肺功能恢复。

第四,多喝水但别狂喝热水,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湿润就行,喝太多反而影响电解质平衡。

别再轻信"感冒了就多扛扛"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年轻时感冒都是"扛过来的"。可现在年纪大了,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力不像以前,"硬扛"只会把小病变成大病。

尤其是甲流,它来得快、烧得猛、恢复慢,再加上今年天气忽冷忽热,一不小心就反复感染。

您可能不知道,反复感染甲流的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能翻倍。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

最后提醒一句,甲流疫苗别等了

很多人对流感疫苗还抱着观望态度,觉得"我身体好,不用打"。但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中心的数据,65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住院率能下降48%。

别再被"打了也会感冒"的说法忽悠了,疫苗不是让你完全不感冒,而是就算得了,症状也轻得多,恢复更快。

现在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都能预约接种,早点打,早点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