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墩”有什么奥秘?“门当户对”一词是怎么来的?长知识了

2025-02-10 12:00  搜狐

古代建筑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建筑风格,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现在比较时尚的"古风"建筑,就是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地区有很多家庭的门前,都会对称的摆放两个门墩,那么这些门墩的作用是什么?其实,传统民居门前的门墩另有深意。

在封建社会时期,都十分讲究门第之分,所以这些看似寻常的门墩,往往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如,可以看出"官阶几级"和"富几代",不过现在则很少有这种说法了。

一、什么是"门墩"

想必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由于一出生就住在高楼大厦里,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门墩。

其实,门墩作为古代建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标志物,曾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代表作用,无论是皇宫、王府还是官员的住宅门前,都会对称放置两个门墩。

按照文献中的记载门墩,又称门座、门台,主要的作用是放置于大门底部,可以起到支撑门框,并充当门轴的作用。

由于古代社会资源比较匮乏,所以一般都会直接用石头雕刻而成,不过也有一些小门小户,为了方便直接使用木制门墩。

门墩的样式主要有箱形和抱鼓形两种,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讲,门墩的样式既可以雕梁画栋,也可以直接用一整块原石充当,这就要看这户人家主人的身份了。

而且在封建社会中,不同等级或文、武的家庭,门墩的样式都会有很大差别。比如"门当户对"一词,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二、门当

其实,所谓的"门墩"就是"门当",也可以写作"门挡",这种东西的作用不言自明,就是为了起到保护门框、门槛和大门的作用。

不过在封建社会时有赋予了它很多等级观念,大家熟知的成语"门当户对",就深刻地表达出了这方面的含义。

"门当"指的是放在大门口的抱鼓石、门枕石,或者是一对简单的石墩、石鼓。

皇族或官府的门前会放置狮子形的抱鼓石,寓意庄严、高贵、威严;而高级武官家的门前则会放置抱鼓形狮子抱鼓石,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