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一顿饭上百道菜,吃不完剩下的菜如何处理?答案出人意料

2025-06-20 16:39  搜狐

古代皇帝一顿饭上百道菜,吃不完剩下的菜如何处理?答案出人意料

《--【·前言·】--》

说起古代皇帝的生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数不清的美人。

可皇帝每天的饭桌上也是非常丰富,动辄几十上百道菜,光是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人就算再能吃,面对这么多精美的佳肴也不可能全部吃完。那么,皇帝吃不完的剩菜都去哪了呢?

御膳厨房里的"生意经"

古代御膳房的厨师们可不是傻子。

每天准备这么多菜,皇帝肯定吃不完,剩下的怎么处理成了他们的一门学问。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循环利用"。

这些御厨发现了一个秘密:皇帝其实记性没那么好,特别是对那些他不怎么爱吃的菜。

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菜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第二天重新加热,换个盘子再端上去。反正皇帝一般只吃那几样爱吃的,其他的看都不看一眼。

这招在清朝特别管用。溥仪后来回忆说,他每顿饭面前摆着四五十道菜,实际上只吃其中十几道。

那些他碰都不碰的菜,御厨们就这样"废物利用"了。这样既能凑够数量,又能减轻厨房的工作量,简直是一举两得。

有时候为了让菜品看起来更新鲜,御厨们还会稍微调整一下摆盘,或者加点新的配菜。皇帝根本察觉不出来,还以为每天都是全新的菜品呢。

赏赐成了皇帝的"面子工程"

皇帝吃剩的菜还有一个更体面的去处--赏赐。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

妃嫔们最盼望的就是皇帝赏赐御膳。这不仅仅是因为菜品好吃,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皇帝的宠爱。

在后宫这个看脸色吃饭的地方,得到御膳赏赐就等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地位立马就不一样了。

清朝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用御膳赏赐来拉关系。他经常把自己吃剩的菜赏给弟弟弘昼,这兄弟俩关系确实不错。

和珅这个大贪官也经常收到乾隆的御膳赏赐,难怪他能在朝廷里混得风生水起。

唐朝的玄宗皇帝更是把这招玩得炉火纯青。他经常让人把宫里的美食打包送给大哥李成器。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亲民,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这种方式,皇帝既显示了自己的慷慨,又能拉拢重要的人物。

大臣们收到御膳赏赐简直比升官还高兴。

他们会把这当成最高的荣誉,甚至有人会把御膳的盘子都珍藏起来,当成传家宝。

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毕竟能吃到皇帝吃过的菜,在古代可是天大的面子。

从宫廷到民间的"地下交易"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些吃剩的御膳竟然还能卖钱,而且价格还不便宜。这就催生了一个隐秘的"地下市场"。

参与这个交易的主要是宫里的太监、宫女和一些御厨。

他们把皇帝吃剩的菜悄悄带出宫,卖给外面的大饭店或者有钱人。

买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饭店老板,他们买回去研究菜品的做法,然后仿制成"御膳"卖给客人;另一种是土豪权贵,他们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这些买家的心理很有意思。他们觉得吃了皇帝吃过的菜,就能沾点"龙气",给自己带来好运。

特别是那些暴发户,花大价钱买这些剩菜,就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我吃的可是皇帝吃剩的菜!"

价格方面,这些御膳剩菜的售价往往是普通菜品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一道普通的红烧肉,如果是从御膳房出来的,价格立马翻好几番。这种暴利让很多宫里的人都参与进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宫里的人也不傻,他们知道这种买卖风险很大,被发现了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

所以他们都很小心,一般只跟熟悉的人做生意,而且交易地点也很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