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下,中国外长王毅抵达了波兰。按常理来说,中波关系虽然友好,但并不属于双方外交日程的最高优先级。然而这一次不同,中国外长抵达华沙,被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拉进会议室长谈了三小时。期间,波兰方面直截了当地向中方"告状",把俄罗斯无人机事件搬上桌面,希望中国能够"主持公道"。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波兰明明是北约一员,为何在安全问题上找上中国?
实际上波兰心里清楚,美国的安全承诺虽有,但身家性命不能都指望美国。而欧洲大国虽然派兵进驻,但也不可能长期替波兰分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波兰需要一个能对俄罗斯说得上话的大国来介入,而中国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中方一贯强调欧洲安全自主,反对把东欧变成火药桶,这与波兰避免自己彻底变成炮灰的诉求不谋而合。更现实的是,波兰经济要发展,电动车、电池、家禽出口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它没法因为安全紧张,就切断与中国的合作。
所以,波兰对中国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出面,至少在外交场合给予华沙一些支持,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能帮它提升在北约内部的存在感。甚至在更长远的角度,波兰还把加入G20的想法抛给了中方,这显然是想借助中国的影响力为自己打开一扇大门。
不过,从王毅外长的表态来看,中国的态度是谨慎的。他强调要推动欧洲安全框架的均衡与可持续,希望波兰从欧洲长远利益出发,发挥建设性作用。翻译过来就是:中方可以理解波兰的处境,但不会轻易被卷入俄欧对抗之中。如果波兰真想要中国的帮助,就必须在经贸和战略独立性上拿出更实际的动作。
总的来看,波兰找上中国,看似是小国求援,但其实也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次试探。波兰想借中方的外交分量对冲风险,中国则别有深意提醒欧洲,安全自主才是根本,而不是被美国的算盘牵着走。而普京为何临危不乱?是因为他知道底线牢固,不必急于出手。由此可见,欧洲安全的复杂性,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呈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