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花洛莉亚接连因擦边性暗示翻车?
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追求的性感,什么是令消费者反感的擦边性暗示。花洛莉亚的品牌调性偏向可爱、少女感,引发争议的唇蜜产品却被自己的客群指责"被物化""像献媚",也有消费者质疑:谁家少女会用这种产品?
品牌即便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消费群体,精准侧写她们的需求画像,也可以合理合规宣传自己的产品,凸显其产品的特点、优点;但如果明明知道消费群体的需求,却为了噱头,不尊重她们,不愿和她们站在一起,自以为是地自娱自乐,搞出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甚至违反国家规定的东西,就不要怪消费者不买账。
违反国家规定当罚,除此之外,要想品牌常青,花洛莉亚更应反思:既然赚的是她们的钱,为什么不能去尊重她们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