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印度没能力填补西方空白,但不努力,中国就会来”

2025-11-05 11: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阿富汗强震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影响力争夺战"已抢先打响。

路透社4日援引官员和分析人士的话称,印度正加大对阿富汗的援助力度,并将自身标榜为"第一响应者",试图抵消中国填补西方留下的真空的努力。

11月3日,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发生6.3级地震。据土耳其安那托利亚通讯社(Anadolu Agency)报道,此次地震已造成至少27人死亡、956人受伤。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是地震当天(3日)首批致电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外交部长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的官员之一。

据报道,印度方面已向阿富汗运送15吨粮食援助,苏杰生在电话中也承诺将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即将送达的医疗物资。他还在社交平台"X"上推广"#IndiaFirstResponder"(第一响应者印度)的话题标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则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也在密切关注阿富汗的地震灾情,"我们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我们相信在阿富汗政府的领导下,阿富汗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毛宁强调,中方也愿意根据阿富汗的需要提供帮助。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3日,阿富汗萨曼甘省和巴尔赫省发生强烈地震,阿富汗红新月会救援和医疗团队正在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IC photo

在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外交政策负责人潘特(Harsh Pant)看来,印度迫切希望深化与塔利班的接触。

他分析道,"印度与阿富汗接触的背后,是希望在当地民众中建立某种共鸣和好感,将其作为一种软实力。印度不太可能填补西方国家留下的空缺,但如果不努力,中国就会填补。"

近几周,印度与阿富汗的互动确实呈现"升温"态势。穆塔基10月9日起对印度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10日印度便宣布提升双边外交关系,重开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大使馆。阿富汗方面也表示要向新德里派外交官。

印度在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接管政权后关闭了其驻阿富汗大使馆,2022年才在喀布尔开设了一个技术代表处,继续与阿富汗政府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开展合作。

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正式将该"技术使团"升级为大使馆,并将任命一名临时代办。阿富汗方面22日对此表示欢迎。

一名印度官员表示,重开大使馆释放了一个政治信号,表明印度在当地的存在将进一步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承认塔利班政权。

此外,印度还承诺在水电项目上开展合作,并为医疗和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支持。

该官员补充说,印度后续将提供更多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穆塔基访印期间,恰逢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因边境冲突关系恶化。而上周(10月30日),印度方面表示,美国已给予印度一项为期六个月的制裁豁免,允许其运营伊朗恰巴哈尔港。这一进展将促进印度与阿富汗的贸易往来,并降低喀布尔对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依赖。

另一边,中国主张各国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今年8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喀布尔同穆塔基会谈时表示,今年是中阿建交70周年。中方支持阿方奉行"以经济为中心"的政策,愿同阿方一道努力,传承中阿友好,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双方在经贸、农业、减贫、水利、互联互通、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让中阿友谊之树不断茁壮成长,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穆塔基对王毅的到访表示欢迎,他感谢中方为阿富汗反对外部干涉提供的宝贵支持,并赞赏中方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国际危机组织(ICG)巴伊斯(Ibraheem Bahiss)道出了阿富汗当前的现实困境:受单边制裁影响,阿富汗银行系统长期隔绝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缺乏正常的协调渠道,这使得援助资金和发展资金的流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人道主义需求却因人口增长、经济停滞而持续增加。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日前指出,阿富汗近2300万人需要人道援助,今年所需人道资金仅到位15.7%,主要捐助方大幅削减对外援助更是给阿人道局势带来严重冲击。尽快恢复和加大对阿援助力度,特别是保证人道援助不被政治化、工具化,对阿富汗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呼吁传统捐助方,特别是对阿富汗现状负有历史责任的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帮助阿富汗人民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