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针对安世半导体事件作出最新回应。

我发言人首先表示,中方已注意到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近期发表的相关声明。
紧接着指出,截至目前,荷方在两个关键问题上仍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既没有停止对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侵害,也未推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回稳定。
需要明确的是,中方始终以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己任,早在11月1日就已宣布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给予豁免,释放出积极合作的信号。
而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陷入混乱,其根源与责任,事实上完全在于荷方此前的不当举措。
中方希望荷方清楚,单纯的口头表态远远不够,更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尽快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具体方案,从根本上快速修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同时停止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唯有如此,才能为安世半导体问题的早日解决创造条件。
在最后,我发言人还说了一句话,基于推动问题解决的考量,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中国进行磋商的请求。
并非中方急于"求和",而是给了荷兰一个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的机会。
毕竟,这场供应链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荷兰,如今主动请求来华磋商的也是荷兰,中方的包容,本质是对全球产业链稳定的负责,而非对 "强盗逻辑" 的妥协。
但既然荷兰主动请求来华磋商,就该拿出诚意。

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发布声明,提及已收到中美两国的相关通知,明确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将重新恢复出货。
荷方同时表示,相信产自中国的芯片很快就会供应给全球范围内的安世客户。
然而,这一声明发布后不久,美媒就曝料:荷兰方面正考虑暂停夺取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但有一个前提要求,即中国需先恢复关键芯片的出口。
这可以说是荷兰要来中国谈判的目的之一,是带着条件来的。
"抢了别人的东西,反过来要对方满足条件才肯还"。
荷兰政府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上的操作,完美诠释了这种荒诞的"强盗逻辑"。
中方管制出口本是合理反制,明明是荷兰有错在先。
可荷兰却倒打一耙,把 "中方恢复出口" 当作解除自身非法管制的前提,这无疑是混淆是非。

要中方恢复出口,荷兰必须得先解除非法管制,这是起码的公平与道义。
这种"先抢劫、再谈条件"的做法,何其荒谬。
事实上,就如我商务部所言,中方自始至终都在以负责任的态度维护供应链稳定。
反观荷兰,从制造危机,到危机扩散后拿"归还控制权"当条件,全程都不顾企业利益和全球产业链安全。
荷兰若真想解决问题,不该提条件、讲筹码,而是彻底纠正此前的错误做法。
全球产业链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更容不得"强盗逻辑"横行。

另外,荷兰如果把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还给中企,那顶多算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远算不上把事情彻底解决。
毕竟这几个月里,荷兰政府给企业造成的实际伤害早就超出了"控制权"本身,
中国企业因为决策受限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总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和法律原则,荷兰方面至少该和企业坐下来谈清楚损失的核算与补偿。
如果只停留在"归还控制权",不解决后续的损失补偿、规则漏洞和营商环境信任问题,那这次风波留下的"后遗症"还会在。
目前,中方已同意荷方派员来华磋商,事件进入谈判解决阶段,但荷方是否放弃不当条件、采取实际行动仍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