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黄岩岛升为国家级,中国下出一步高棋!

2025-09-11 11:02  头条

在菲律宾频频对黄岩岛挑衅、拉拢美澳等国搞"多国军演"的时候,中国没有动用军舰,没有升高军事对抗,也没有喊口号,而是下了一步非常巧妙的棋,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就是中方给出的回应!决不能让黄岩岛成为下一个"仁爱礁"。

菲律宾拉着美国和盟友在黄岩岛边上搞阵势,试图制造国际话语权,如此意图未来只会适得其反。

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管辖将更系统、更全面、更具法律效力。这一步,直接让菲律宾的所有图谋,从军事、法律到外交上的试探全部落空。

中国这步棋落得极稳,黄岩岛管辖再次收紧

9月10日消息,中方正式宣布,在黄岩岛划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岩岛并不大,甚至连"岛"都算不上,只是位于南海东南部的一片珊瑚环礁。但它的位置极为关键,距离菲律宾吕宋岛不到230公里,位于中国南海"九段线"范围内,是我国南海防线上的重要一环。

正因如此,这里长期是中菲之间争议的焦点。

菲律宾的野心从未掩饰。自小马科斯上台以来,马尼拉方面不断加大对黄岩岛的关注与行动频率,不仅多次派遣公务船只、渔政船只试图接近该区域,还试图借助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

近些年,菲律宾在黄岩岛周边的"非法闯入"行为明显增加,两年来多次拉上澳大利亚、加拿大,在黄岩岛附近海域举行所谓"多国协作海上演习"。

菲律宾的如意算盘很清楚,通过联合他国力量形成舆论合围,借助美西方媒体渲染中国威胁,进而在国际上施压中国,让南海局势朝对其有利的方向倾斜。但现实是,这些操作并没有改变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历史归属和实际控制权。

中国的回应则显得稳健而从容。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没有升高南海紧张气氛,反而以生态保护为抓手,坐实了对黄岩岛的长期管控。这种方式一方面符合国际海洋法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高明地绕过了军事对抗的敏感区,避免了正面冲突的风险。

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不是看菲律宾怎么闹腾,而是看中国想怎么做。设立保护区后,未来是否进行岛礁建设、生态修复、执法巡航,都有了合法名义和制度框架。

菲律宾之所以敢在黄岩岛频繁挑衅,说到底,是因为背后有美国撑腰。在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菲律宾对美战略依赖急剧上升,双方签署了多项军事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更多军事基地,还频繁举行联合军演。

美国国务院多次表态称"黄岩岛问题应通过国际法解决",看似中立,实则默许菲律宾推进所谓国际化。

但问题在于,美国并不愿为菲律宾真正出头。黄岩岛距离美国本土上万公里,若真的卷入中菲军事冲突,动辄上百亿美元的航母战斗群就有被攻击的风险。美国军方高层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会卷入区域主权争端",这在菲律宾国内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声。

菲律宾被推到前线,但没有真正的支撑。反倒是中国这次用行政手段锁死黄岩岛的主权,反而让美菲阵营陷入了被动。因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并不违反国际法,反而是许多国家常用的合法方式来巩固对有争议区域的控制权。

从这个角度讲,菲律宾越是叫嚣,中方就越有理由扩大在该区域的实际存在。

生态保护不是幌子,仁爱礁就是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仁爱礁上的小破船已经停留二十多年,这艘船逐渐老化,金属和涂漆对附近的海域,尤其是珊瑚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仁爱礁的生态保护刻不容缓,黄岩岛决不能成为下一个"仁爱礁"。

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似只是生态环保领域的行政行为,实际远不止如此。

根据官方科研数据,黄岩岛海域的生态价值确实不容小觑: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度达28.6%,礁栖鱼类有23科125种,造礁石珊瑚多达12科34属109种。

这些生态资源是南海海洋系统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黄岩岛也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自2023年起,全球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热白化事件影响到此区域,2025年4月以来海表温度持续升高,生态系统明显承压。

中国设立保护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既回应了国际海洋生态保护的呼声,又强化了对该区域的制度性管控。

更关键的是,这种生态主张与菲律宾的"军事挑衅"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菲律宾靠的是渲染威胁、拉拢外援,而中国靠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制度建设和生态数据。国际社会在评判谁是"负责任地区大国"时,显然会倾向于后者。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并不是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南海战略的延续和升级。从三沙市的设立,到永暑礁的建设,再到黄岩岛的生态布局,中方早已在南海构建了一套"点-面-体系"联动的管理。

中国并不急于每一个争议点都要立刻解决,但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强化管控的机会。黄岩岛保护区的设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看似温和,实则杀伤力极强。

设想一下,一旦中国未来以保护区名义设立常态化科研站、生态监测站、执法巡逻机制,那菲律宾还有多少操作空间?再加上对非法闯入行为的执法权力提升,未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周边的所谓"活动",将更加受限。

不争一时之气,但要掌控长远局势。不是每一次回应都要靠军舰、靠对峙,而是要让对方在制度和现实中无从置喙。

菲律宾若继续幻想靠外援突破中国底线,恐怕只会越来越被动。

这一纸批复的意义,远比外界想象的深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