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5 日下午,三湘都市报记者带着大众的疑问,致电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表示会迅速向上级反映,这一事件是否会引发银行内部的进一步回应,令人拭目以待。
随着深入挖掘,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裁判文书网的记录清晰地勾勒出肖某的过往轨迹。1983 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便踏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从基层的客户经理做起,一路拼搏,历任理财部门经理、见习行长助理等职务,直至 2014 年底,成功坐上负责个人理财等业务的副行长之位,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公诉书显示,肖某因涉案时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某,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金融漩涡。张某以高息为诱人诱饵,精心编织了一张虚假的网,诱骗 147 名被害人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而后将巨额钱款转入其个人控制的银行账户,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 27.46 亿余元,令人咋舌。
在这场惊天骗局中,肖某明知张某转让的理财产品存在严重不规范之处,却没能坚守底线,不仅帮助推销,还违反规定未将客户资金存入银行理财金账户,甚至在理财产品转让协议上伪造出让人签名,加盖被指使伪造的银行储蓄业务公章,致使客户资金彻底脱离银行监管,最终,二审法院认定肖某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九万元。
如今,出狱后的肖某选择在网络平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想以此为契机重新开始,还是另有隐情?这一事件又将给民生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大众在好奇之余,也期待着后续更多的发展与解答,而这背后所反映出的金融监管漏洞与人性的抉择,更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