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一级演员昨天逝世,享年78岁。讣告

2025-10-27 09:36  头条

2025年10月26日10点,武汉那边传来消息--著名楚剧演员于盛乐先生生病没治好,走了,享年78岁。这位一级演员演了一辈子戏,好多经典剧目圈了无数粉,心里一直揣着"戏比天大"的念头。他这一走,楚剧界少了个顶梁柱,整个传统文化圈都觉得可惜。

艺术生涯:从新人到非遗传承人

于盛乐先生的艺术路,就是一部活的楚剧史。他是回族人,早年就扎进楚剧里,基本功扎实,演得又动情,没几年就冒出尖儿了。1980年代那阵儿,他靠《赵氏孤儿》《梁祝》火遍全国,还拿了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了楚剧界头一个得这奖的人。这奖跟戏剧界的"奥斯卡"似的,他拿奖不光是自己厉害,还把楚剧这地方戏推到了全国人面前。

他不光在台上风光,还扛着楚剧非遗传承的担子。作为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里他一直忙着挖楚剧老本子、整理老剧目,还琢磨着怎么创新。他说过:"楚剧不只是唱唱念念、做做打打,那是湖北人的精神根儿。"靠他推动,好多快没人知道的老剧目又能演了,年轻演员也在他手把手教下慢慢起来了。2010年,他成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这是国家给的最高认可,肯定了他一辈子的贡献。

双重身份:党员和盟员的责任

于盛乐先生不只是个艺术家,还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化使者。他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心里一直想着用艺术服务老百姓。去基层演出时,他常往农村、工厂跑,用楚剧讲家里家外、国家大事的故事;搞文化交流,他好几次带团队去国外演出,让外国人也听听楚剧的锣鼓声。他这辈子演戏,把"文艺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落到了实处,也让大家看到,多党合作里的文化人都扛着社会责任。

最后时光:后事从简,精神还在

讣告里说,于盛乐先生的告别仪式定在2025年10月28日9点30分,在武汉回民殡仪馆办。让人心里一暖的是,按他的遗愿和家里人的意思,仪式会严格照着回族的规矩来,一切从简,也不收花圈。这事儿不光能看出他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更能感觉到他不图名不图利、想安安静静走的性子。好多戏迷说:"先生在台上演得热热闹闹,走的时候却这么平静,就像他演的那些悲情英雄--戏落幕了没声音,可那股劲儿还在。"

楚剧之殇:传统艺术该往哪儿走?

于盛乐走了,大家又开始琢磨传统戏曲的出路。现在流行文化这么火,楚剧这些地方戏没人看了,也没人愿意学,断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虽然于盛乐这些老艺术家拼了一辈子力,但怎么让年轻人接下这活儿,还是没答案。有专家说:"保护非遗不能只靠某个人厉害,得全社会一起搭个保护的架子。"可能于盛乐留下的不只是那些经典戏,更是在提醒大家--保住传统文化,真的不能等了。

网友追思:"他的戏,陪了三代人"

消息一出来,网上全是悼念的话。有网友回忆:"小时候爷爷带我看于老师演的《窦娥冤》,我哭得手帕都湿了;现在我带孩子看录像,孩子还能跟着哼两句。"还有个戏迷写:"他把好人坏人演活了,楚剧才有了魂。天堂多了个好角儿,咱们这儿少了盏亮灯。"这些话不只是夸于盛乐演得好,更能看出来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里扎着根呢。

结语

于盛乐先生活了78年,把从艺、教徒弟、传手艺的事儿写成了一部人生大戏。他走了,是一场戏落幕了,但也是新的开始--那些楚剧唱词里的喜怒哀乐,还会在日子里接着传下去。就像他生前说的:"戏散了,人没散;曲子唱完了,情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