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品一械 " 直播带货
虚假宣传问题最为突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信息必须真实、全面,不能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健康类直播间的宣传用语确实造成了一些消费者分不清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或者食品。
在某直播间,主播先是介绍肝火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等各种症状表现,讲完就接着推荐一款 " 舒甘汤 ",说里面 " 有 15 味中药 ",但实际收货后发现包装上标注着 " 方便食品 "。
另一个直播间里,主播介绍一款 " 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 " 的辅酶 Q10 胶囊保健品时,一再暗示对心脏有治疗和预防效果。
在这个直播间里,主播还介绍了一款 " 百年牛黄丸 " 产品,对中风、心梗、脑梗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治疗效果。但记者看到,其包装上标注的却是 " 方便食品 "。
前不久,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 " 三品一械 "(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各种现象表明,关于药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直播带货当中,部分直播带货样本涉嫌虚假宣传、价格误导和不公示证照信息。
记者注意到," 三品一械 " 直播带货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显示,体验调查的样本当中,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宣传达到 30.50% 的比例。同时进行的消费者调查表明,有 38.25% 的受访者认为是受了主播推荐的影响,选择购买直播间的产品。
专家介绍,按照有关法律及规定," 三品一械 " 的广告内容应当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内容发布,未经审查不得发布。同时,审查通过的广告内容需要改动的,应当重新申请广告审查。然而在法律实践中,对 " 三品一械 " 直播带货的监控仍存在难题。" 直播过程中主播的发挥很难事先界定,所以把它纳入到广告管理中有一定不适应性。"
食品、药品与保健品关乎生命健康,绝不能出现任何 " 虚假 " 与 " 误导 "。平台和监管部门必须多方协同,开展长效监管,坚决杜绝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现象。与此同时,消费者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号称有神奇功效的普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