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骤然紧张!莫迪突然登机离国,印首都遇袭第2天,中方证实一件事(2)

2025-11-14 17:43  头条

就在印巴相互猜忌升级的关口,中国外交部在11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了一件关键事情--"经核查,印度和巴基斯坦近期发生的两起恐怖袭击事件中,均无中国公民伤亡"。这个看似简单的声明,在资深观察者眼中分量十足。要知道,以往类似事件中,中国相关信息多通过使馆渠道非正式发布,此次主动公开回应,显然是对南亚局势升级的明确关注。毕竟中巴经济走廊沿线项目、瓜达尔港运营安全,都与当地局势紧密相关,中国没理由置身事外。

莫迪的"克制"其实早有伏笔。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印度在舆论和战术上双双受挫,让莫迪政府看清现实:当前印度财政赤字已达GDP的6.4%,地方选举临近,社会因宗教矛盾持续撕裂,军事升级只会让内政彻底失控。《印度斯坦时报》的经济专栏曾测算,若与巴基斯坦爆发新一轮冲突,印度每月至少要投入20亿美元军费,这对正缩减民生开支的印度政府来说难以承受。但民意的压力容不得他退缩,印度反对党已在议会抛出质问:"首都被炸时,总理在国外微笑;现在凶手未明,政府还在含糊其辞",这些声音正逼着莫迪必须拿出更强硬的姿态。

夏巴兹的"主动出击"更像是精准计算后的舆论布局。巴基斯坦此前跨境打击巴塔时,险些与阿富汗塔利班爆发直接冲突,最终靠卡塔尔和土耳其斡旋才勉强停火。如今巴塔把炸弹扔到首都法院,巴基斯坦若再不反击,执政根基将受重创。夏巴兹把印度和阿富汗塔利班捆绑指控,既为自己争取了道义制高点,也给后续军事行动留足了空间--你扶持势力炸我核心机构,我针对性打击合情合理。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背后的代理人战争阴影。印度警方披露的3000公斤炸药,不是小股武装能轻易获取的;巴塔能精准渗透伊斯兰堡核心区域,背后必然有稳定的资金和情报支持。印巴都清楚,对方在本国境内扶持代理人势力已成常态,克什米尔的反印网络和巴基斯坦的巴塔组织,不过是这场长期博弈的棋子。

中国的角色此刻愈发关键。目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建立四方反恐情报共享机制,这种协作在此次恐袭事件后,很可能转化为更具体的反恐支持。对中国而言,保持南亚稳定不是外交口号--中巴经济走廊的货运量今年已增长35%,这些成果容不得恐怖主义破坏。

现在的南亚局势就像堆满干柴的火场,印巴的相互指责是火星,而幕后势力就是煽风的手。莫迪的克制能否顶住国内压力,夏巴兹的指控是否会转化为实际行动,阿富汗塔利班是否会被卷入,这些问号都悬在南亚上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个核国家的冲突没有赢家,谁先被情绪裹挟着迈出第一步,谁就可能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