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今年9月,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宣布与两家中国企业签署合同,以建设该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的八成投资资金--7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41亿元)将由德国提供。德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在社媒宣布,德国联邦经济合作和发展部(BMZ)提供了资金。
据德媒9日报道,尽管目前暂不清楚这笔融资中德国联邦财政预算支出的占比,但"德国出钱,中国承建"的合作模式引发了一些批评与质疑之声,有人认为"德国投资在帮助中国扩大影响力"。对此引发的争议,负责此事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董事会成员莱巴赫(Christiane Laibach)强调称,招标过程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和客观标准进行的,从质量和经济角度挑选竞标企业。
德国绿色电力专业新闻网站"Blackout News"6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参与纳米比亚这一项目竞标的只有3家中资企业和1家印度企业,德国企业根本没有投标。有一家德国风电公司虽对项目表现出兴趣,但最终并没有投标。
德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的官方X账号
在纳米比亚经营了数十年的德国太阳能制造商康拉德·罗德恩(Conrad Roedern)告诉德媒,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此类能源项目往往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出钱,中国企业承建"的模式。
据德国太阳能行业门户网站Solarserver介绍,作为发展合作的一部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全球光伏电站项目提供资金。不过,由于德国公司在一些国家几乎没有业务,因此难以接手电站建设。
比如,今年6月与突尼斯签订的海底电缆项目,建设方是突尼斯和意大利的两家电网运营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将对该项目资助3500万欧元,以帮助突尼斯和意大利电网首次连接,实现突尼斯和欧盟的电力贸易。
活跃在纳米比亚的德国可再生能源公司Enertrag的发言人拉辛格(Michael Rassinger)对Solarserver表示,在建设工程EPC领域(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德国公司往往将重点放在北美大陆和欧洲,非洲市场则被认为缺乏吸引力。
反观中国,他认为,中国在国际能源项目中能够经常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公司可以在整个价值链上提供广泛的产品,"从太阳能组件到逆变器、装配系统,再到变压器、电缆乃至劳动力,一应俱全。这种垂直整合使他们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产品。"
拉辛格指出,德国EPC公司正越来越多地面临这种竞争,尤其是在德国已经不剩几家具有大型生产能力的太阳能模块制造商的情况下。
9月9日,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中企签约纳米比亚最大光伏电站项目。新华社
纳米比亚长期面临本国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是一个电力净进口国,其电力供应严重依赖于邻国赞比亚、南非和博茨瓦纳的进口电力。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数据,2021年,纳米比亚253万人口中只有略多于一半的人能用上电。
与此同时,纳米比亚有着充沛的风力、日照资源,还有足够的沙漠、海水,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风水宝地。
乘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东风,今年9月9日,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组合联合体,与纳米比亚国家电力公司正式签署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合同。
据路透社报道,该项目是纳米比亚目前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位于该国南部卡拉斯区罗什皮纳镇,距离首都约700公里,预计建设周期为18个月,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入商业运营。
项目建成后,这将是纳米比亚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使得纳米比亚的总装机容量一举增加至600兆瓦。年均发电量将超3亿千瓦时,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万余吨,可解决该国近10%的用电需求,大幅减低对进口电力和传统燃煤发电的依赖度,增强能源独立性,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综合德媒报道,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7298万欧元(约合5.64亿元人民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将提供约80%的融资(7000万欧元),纳米比亚国家电力公司则将从其资产负债表中出资剩余的20%。
德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透露,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为低息贷款提供了资金。目前暂不清楚这7000万欧元是全部还是部分直接来自于该部门,它也拒绝了德媒关于份额具体情况的置评请求。
一些业内人士估计,最多可能有3000万欧元(约合2.32亿元人民币)来自于德国联邦预算。据Solarserver补充,过去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从联邦基金中为约40%的同类开发项目提供融资,其余大部分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筹集。
据德国电视二台(ZDF)报道,德国也在纳米比亚多地大举投资绿色电力,计划用这些电力来电解海水生产氢气并运回本土,从而加快推进本国的能源转型进程。
不过,这些计划引发环保组织担忧,称绿色能源设施建设会影响沙漠地区本已脆弱的生态。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在去年访问该国时表示,德国在能源政策伙伴关系方面负有责任,"我们最不应该接受的是一种绿色能源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