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饺子,牢记:2不吃,3不做

2025-02-11 17:21  头条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这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元宵节的记载,汉武帝会在这一天举行祭天仪式。到了东汉,人们开始有了赏花灯的习惯,直至唐代,元宵节才正式成为法定假日。

从古至今,历经2000多年,元宵节一直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比如赏花灯、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当然还少不了吃元宵,寓意着希望来年全家团团圆圆。

元宵节少不了吃元宵,这个习俗从宋代就有了,当时叫"园子",在南方则称为"糖圆",到了明代才开始称作汤圆,古人认为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愿望。现在,在正月十五佳节当天,北方人习惯吃元宵,南方人则是吃汤圆。

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金元宝,因此每逢佳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惯。元宵节也不例外,吃饺子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

正月十五"2不吃",食物里的小讲究

元宵节,吃是头等大事,但有些食物却不能碰。像梨,因为和"离"谐音,寓意分离,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谁都不想和家人分开,自然对它敬而远之。苦瓜,一听名字就感觉生活苦涩,新年伊始,大家都盼着日子甜甜蜜蜜,苦瓜也就被排除在菜单之外。还有螺蛳,它那紧闭的外壳,总让人联想到"封闭""禁锢",和元宵节的热闹、开放氛围格格不入。

除了寓意不好的食物,正月十五临近雨水节气,天气忽冷忽热,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也要少吃。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脾胃,就像在脾胃上泼了盆冷水,影响消化。辛辣食物会让体内火气变大,天气干燥加上吃辣,很容易上火。冬春交替,肠胃还'适应过来,油腻食物吃多了,肠胃就会"闹脾气",让人难受。

"3不做"

1.千万别吵架拌嘴。

元宵节这么喜庆的日子,要是和家人朋友吵起来,那多煞风景!老话说家和万事兴,这一天,大家都要开开心心的,把笑容挂在脸上,情绪稳稳当当。

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面红耳赤,不仅坏了自己过节的心情,还可能影响一整年的关系。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地解决,让这个节日充满欢声笑语。

2.别在这天洗头剪发。

民间一直有"腊月不搬家,正月不剃头"的说法,正月十五更是格外讲究。

头发的"发"和发财的"发"同音,老一辈人觉得,正月十五剪头发,就像把一年的好运给剪掉了;洗头发,就好像把钱财都冲走了。

虽然这些说法带着点迷信色彩,但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想理发洗头的朋友,不妨提前一天或者往后推一推,讨个好彩头。

3.别做不吉利的事儿,也别讲不吉利的话。

这一天,大家都小心翼翼,就怕打破东西。万一不小心摔碎个碗碟,心里肯定"咯噔"一下,总觉得不踏实,因为老人们说这会带来坏运气。

说话也得注意,像"破""散""输"这些谐音不好的词,都尽量别出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些吉祥话,比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听着就舒心,感觉好运都要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