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类似的家庭小矛盾在现实中确实有例子,比如婆婆指责儿媳月子里吃了12个南瓜,愣是闹到记者面前。这说明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食物争夺战"。只是这种事情真的是稀缺案例,而不是每个人的日常。但在互联网的魔法加持下,这些稀奇的矛盾被无限放大,甚至被用来构建性别对立,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所以,问题不在于"瑞士卷"到底能不能吃,而在于这样的"瑞士卷事件"在逐渐侵蚀我们的生活观,利用小题大做的戏码制造情绪对立。平台上这些迎合大众情绪的剧本越来越多,演化成了网络剧本流量工业,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感,却在无形中扩大了现实中原本不存在的矛盾。就像这次的"瑞士卷风波",让观众不断去反思自己婚姻和生活里的那些琐事,甚至怀疑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像视频中的主角一样"斤斤计较"。
当"瑞士卷"都成了博取关注的噱头,这种浮躁的流量套路难道不值得反思?为什么我们宁愿相信一些戏剧化的矛盾,也不愿花时间去真正经营自己的家庭关系?大家口口声声喊着要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但刷到这些视频时,又会忍不住转发评论。这种围观式的情绪消费不仅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反而助长了网络流量的快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