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否负刑事责任?三类情况区别对待
"凶手有精神病就能免责吗?我们普通人的安全感何在?"网友的追问直指核心。针对此类暴力伤人案件,不少民众直言:"精神疾病不应成为免罪金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曾在"罗老师法律小课堂"中提到,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不负法律责任,这显然是对法律的一种误解。
据介绍,精神病的成因很复杂,一般都可以归结于大脑某个部位的器质性损坏或发育不足,或大脑功能严重紊乱,精神病人由于患病程度不同,并不必然缺乏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因此,精神病人是否负刑事责任,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学、法学等问题,要根据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罗翔表示,精神病人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只有当某种精神病导致行为人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才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类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从法律规定来看,他(她)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第三类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如果在行为时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就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罗翔以武汉面馆一起案件为例说,行凶者胡某被认定为精神障碍患者,鉴定结论显示属于"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病性特征,被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后来,胡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被限制减刑,"之所以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可能就是考虑他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给了他一定的从宽处理。"
如果有人犯罪后得了精神病,要负刑事责任吗?罗翔说,肯定要负,只不过从人道主义考虑,要先治病才能执行刑罚。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精神病人?大有学问且要求严格
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其他从事精神科的执业医生,才能做出精神疾病方面的诊断
针对多起"精神病人"伤人案件,不少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精神病人?如何确保精神病司法鉴定科学、准确和公正?
曾在郑州弘正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工作过多年的原资深司法鉴定人、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于海亭告诉记者,根据《精神卫生法》相关规定,必须是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其他从事精神科的执业医生,才能为患者做出精神疾病方面的诊断。
于海亭介绍,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先了解患者病史、做必要的精神检查,观察其言行举止,看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进行精神疾病症状学相关检查,做相应的心理检测及心理评估等,应用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进行严谨、科学、专业、多维度的分析诊断。
他举例说,病理性的幻觉、妄想、思维、逻辑性混乱等,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样病症。如果医生不太确定,可能会进行疑似诊断,比如在诊断"精神分裂症"后面打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