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又炸开了锅。阿富汗塔利班部队对巴基斯坦边境哨所发动袭击,巴方安全部队迅速反击,双方在至少六个地点激烈交火。据巴基斯坦安全官员向路透社透露,阿富汗方面这次发动的是"无端攻击",他们声称塔利班部队越境攻击了巴方岗哨,并试图夺取部分阵地。而塔利班方面则宣称,他们的部队已经占领了三处巴基斯坦边境哨所,还拍下了战斗画面。两边互放狠话,谁也不认怂。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视频显示,士兵们用重机枪和火炮对着阿富汗方向猛烈开火,火光连成一线。
塔利班发言人霍瓦拉兹米很快出面解释,说这次行动是"报复"。原来,就在几天前,巴基斯坦空军刚刚对阿富汗境内发动空袭,目标直指喀布尔和帕克蒂卡省的"恐怖组织据点"。塔利班认为这是对阿富汗领空的侵犯,所以才在深夜展开报复。霍瓦拉兹米放出狠话:"如果巴方再侵犯领空,我们的武装部队已经做好准备,会有更强烈的回应。"
先看表面,巴基斯坦一直指责阿富汗塔利班窝藏"巴基斯坦塔利班",也就是TTP,任由他们在阿富汗境内休整,再潜回巴基斯坦制造袭击。塔利班政府当然否认,印度更是坚决撇清关系。可问题是,TTP的活动确实越来越频繁。就在冲突爆发前两天,他们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多个目标,造成至少二十名安全官员和三名平民死亡。巴军随后展开空袭,出动了枭龙、F-16战斗机,还有翼龙无人机联合行动,目标是喀布尔市区内一辆载有TTP高层的汽车。
这次行动虽然效率高,但副作用也不小。塔利班认为巴基斯坦的空袭侵犯了主权,于是调动了多个边境省份的部队进行报复。巴方称自己是在"清剿恐怖分子",塔利班却认为是"侵略行为"。于是,冲突一触即发。有意思的是,阿富汗塔利班这次明显准备充分。根据消息,他们的部队不仅使用了美军留下的武器装备,还有火炮、迫击炮,甚至用上了无人机。阿富汗第201哈立德·本·瓦利德军团公开宣称对袭击负责,并称"这次是捍卫主权的必要行动"。从规模上看,这次交火是自2021年塔利班掌权以来,双方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冲突爆发的同一天,阿富汗外长穆塔基正在印度访问。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新德里宣布,印度和阿富汗决定"重建外交关系",还要把驻喀布尔技术代表团升级为大使馆。印度和塔利班的关系,一直是个微妙话题。过去印度更亲前阿政府,对塔利班持谨慎态度,但近年来双方逐渐走近。现在两国正式宣布恢复外交关系,等于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印度要在阿富汗重新布局。所以,这场交火既是军事摩擦,更是外交较量。
而在巴阿两国互相攻击、印度趁势插手的时候,中国反而成了最稳定的区域力量。北京一直主张中巴阿三方合作,推动经济互联互通,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今年上半年,中巴阿三方还在北京举行安全对话,呼吁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可如今两国一夜之间打成这样,也说明中方的劝和路线面临挑战。但反过来看,这种局势也让中国的战略地位更突出。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他们都离不开中国的经济支持。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推进,阿富汗也希望通过加入区域经贸合作来改善困境。只要中国保持中立、继续推进合作,双方都不会轻易与中国翻脸。
那么,到底谁是这场冲突的赢家?如果从短期看,塔利班在国内赢得了面子,巴基斯坦展示了肌肉,印度趁机扩大影响。但从长远看,局势越乱,越不利于南亚整体稳定。唯一能保持影响力、又不卷入冲突的,只有中国。中国跟巴基斯坦是"铁杆兄弟",同时也保持着与阿富汗的沟通渠道。北京的立场很明确:尊重主权,反对恐怖主义,支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这种态度看似平淡,却是当下最有力量的姿态。南亚的每个国家都在角力,但真正能给地区带来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的,还是中国。总之,这场冲突背后的逻辑是多层次的:表面是边境摩擦,实质是地缘政治洗牌。塔利班需要展示主权,巴基斯坦需要稳局面,印度要扩势力,而美国想保持控制感。各方在同一个棋盘上博弈,但棋子的命运往往由稳定者决定。
对中国来说,南亚的任何不稳定都可能波及"一带一路"的推进,因此北京肯定会持续劝和、推动合作。从历史经验看,中立且务实的姿态,往往能在混乱中赢得信任。所以,最后的赢家是谁?或许不是谁"打赢"了,而是谁能让这一片乱局重新有秩序。而这个人,显然不在边境的炮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