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境内PL-15E残骸
最初公开资料显示,PL-15E为出口型导弹,使用的是PD(平板)导引头,性能略低于自用版。但这次发现的AESA导引头残骸可能意味着,巴基斯坦获取的是一种"加料"版,至少歼-10CE能够挂载更高级别的导弹版本。珠海航展资料显示,PL-15E的导引头直径约180mm,搭载192个AESA单元,工作在X/Ku波段,具备出色的距离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如果每个阵元功率为10W,总输出功率可达近67dBm,加上阵列增益,总系统等效辐射功率(EIRP)达88.6dBm,这个数据在空空导弹界堪称"顶级玩家"。在20公里距离上,对1㎡目标仍能保持良好信噪比,甚至可以通过64次信号相干累积提升检测能力,做到"隐藏之中,击你无形"。
此次印巴空战表明,巴基斯坦空军不仅成功击落印度"阵风"、苏-30MKI等主力战机,而且所用的PL-15E导弹具备强大杀伤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实战中被确认拥有AESA雷达和数据链功能,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技术领先。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导弹残骸曝光后不久,央视军事罕见介绍了PL-15E的全套性能参数,这种"官方点头"的做法,让人不禁联想是否是对战果的一种变相确认。
▲珠海航展上的PL-15E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武器外贸上早已不再是"低端倾销",而是"定制化输出"。这次巴基斯坦获得的可能就是"定向加强版",甚至还有不排除临战紧急调配的"实战加强型"。对于那些还停留在"出口型=阉割版"思维中的人来说,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
无论印度如何否认,无论坠毁原因如何"技术故障",导弹残骸和战机失事地点都已说明一切。苏-30MKI和阵风这两款印度空军最引以为傲的战机,先后倒在巴基斯坦空军和PL-15E的联手下,而中国导弹的高性能雷达和数据链技术也借此机会首次实现实战验证。中国空空导弹的"名声"将随这枚残骸传遍世界,而下一波国产武器的军购热潮,可能就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