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武器系统更是"原地踏步"。R-77导弹最大射程仅80公里,远低于PL-15E的145公里级别,而且其格栅翼面导致阻力过大,末段机动性和抗干扰能力弱得可怜。印度空军甚至多次报告称部分R-77导弹在地面测试中就"直接罢工"。更致命的是苏-30MKI的雷达反射面积(RCS)高达15㎡,而歼-10CE仅为2.5-3㎡左右,这就像是一只鸽子与一头牛在雷达上同时出现,毫无悬念谁会先被盯上。
▲印度境内PL-15E残骸中的AESA导引头碎片
这次事件真正令人震撼的地方,不只是苏-30MKI被击落,而是残骸中发现了PL-15E的AESA导引头碎片。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型空空导弹不仅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以增强末段机动性,还配备了高度集成的AESA雷达导引头,这是目前全球唯一投入实战的AESA头空空导弹。我们知道,AIM-120系列依旧使用老式机械扫描或平板缝隙天线,而美军最新的AIM-260 JATM导弹还处于整合测试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的PL-15E外贸版不仅实战登场,且具备双向数据链与AESA雷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超视距终结者"。
双向数据链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得导弹在飞行中可以接收母机如歼-10CE的目标修正信息,极大提高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低空突防情境下,地面杂波干扰极强,而PL-15E能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导引头信号给母机进行处理,绕过传统雷达"看不清"的问题,这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