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可孩子上了大学,再想天天知道她的消息,哪有那么容易?湖北仙桃的曹先生,就想出了个"绝招",结果在网上吵翻了天。
事情就发生在最近,曹先生送18岁的女儿去武汉上大学。临行前,父女俩定了个特别约定:每月生活费2000元,但不一次性给。
1号、10号、20号各转500元,剩下500元得靠"全勤"领。啥全勤?女儿每天得主动给家里发条消息,哪怕就一个表情、一张食堂饭菜的照片也行。
曹先生说,女儿性格内向,这是头一回离家。他和妻子心里总惦记着,这么做就是想知道孩子每天好不好。
他还特意解释,2000元只是打底,不够了随时补。就算女儿偶尔忘了发消息,那500元也不会真扣,不想给孩子添压力。而且仙桃离武汉不远,他打算每个月都去看女儿。
这事儿一传开,网友们立马分成两派。支持的人说曹先生太会了,既防止孩子月初乱花钱、月底吃土,又能天天跟孩子有个联系,一举两得。
反对的人却觉得没必要,天天发消息多给孩子压力啊。再说,一次性给生活费,才能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总这么管着,啥时候能真正独立?
其实在我看来,曹先生这招根本不是"管",而是父母对孩子的"软牵挂"。2000元是生活费,每天一条消息,才是父母最想要的"安心费"。
有人说这是过度干预,可换个角度想,孩子刚离开家,突然没人唠叨、没人问冷暖,说不定心里也空落落的。每天一条消息,既是父母的问候,也是孩子的"报平安"。
至于理财能力,不是靠一次性给多少钱练出来的。关键是家长要慢慢引导,而不是一下子把孩子推出去,让她在摸索中栽跟头。
曹先生的"小心机",藏的全是为人父母的爱。既没把孩子绑在身边,又悄悄给了她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