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这边倒是显得"谨慎乐观"。乌方已经松口,同意将军队规模控制在80万人以内,这个让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为了换取美国的持续输血。但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基辅半点不含糊--毕竟谁都清楚,一旦提前承认领土丧失,乌克兰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永久压缩。乌方内部的共识很明确,主权议题只能跟美国直接谈,绝不能按俄方期待的"安克雷奇模式"定调,这也是他们愿意接受19点方案的核心原因:把决定权攥在自己和美国手里,总比被美俄联手安排命运要强。
欧洲的存在感依旧尴尬。面对美乌的19点、俄方默认的28点,欧盟拿出了自己的24点方案,内容翻来覆去还是那些"尊重主权""保障安全"的套话,没有任何突破性内容。马克龙倒是喊着"欧洲应有发言权",可话里话外都透着无力--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握在欧洲手里,可在和平方案制定上,他们连参与核心谈判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谈判桌下"趴着",所谓的24点方案,终究成了无人在意的陪衬。
现在最尴尬的当属特朗普。他原本想靠着这份"速成品"和平计划刷一波政治声望,一边向泽连斯基施压签字,一边派特使赴俄、安排陆军部长与俄代表团会谈,营造出"调停大师"的架势。可他忘了最基本的外交常识:和平协议从来不是两方私相授受的产物,尤其不能拿两个版本的方案糊弄博弈双方。俄罗斯已经放出话,28点只是基础而非终点,19点方案连基础都保不住,根本没谈判的价值;乌克兰接受方案也是权宜之计,真到签字那一刻,必然会在主权议题上反复拉锯。

眼下的俄乌战场,早已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俄军夜间对乌克兰军工和能源目标发动大规模精确打击,回应基辅此前对俄境内民用设施的袭击;乌克兰也没手软,对俄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发动了"史上最长规模攻击",邻近的罗斯托夫地区已有3人遇难。美国驻北约大使都不得不承认,俄军在战场上正占据更有利地位,每周都有战术进展。这种情况下,一纸版本混乱、各方诉求撕裂的和平方案,根本不可能让炮火停歇。
特朗普的调停本质上还是"表演式推进",只求自己成为焦点,哪管方案是否具备可执行性。一份连最终版本都没敲定、各方理解截然不同的和平计划,注定只能是镜花水月。拉夫罗夫的愤怒表态已经说明一切,俄方不会接受被稀释的方案,泽连斯基的"接受"也藏着后手,欧洲又插不上话,所谓的和平曙光,不过是又一场政治秀的开场白。
别再期待短期内有突破性进展了,特朗普高兴得太早,拉夫罗夫的怒火已经点燃,俄乌双方的炮弹还在飞。这场被各方利益裹挟的冲突,终究要靠战场胜负说话,而非一份漏洞百出的纸面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