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礁调查时发现的产地为菲律宾的水下人为弃置物,条形码以"480"开头。(图片来源:《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表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报告》提出,包括铁线礁、牛轭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岛礁面临大规模珊瑚白化风险。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铁线礁、牛轭礁及周边海域的调查研究、评估和保护,深化长棘海星暴发预警和防控机理研究,努力减少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此次调查评估活动还对铁线礁、牛轭礁沙洲的发育形成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和科学严谨的分析。《报告》显示,铁线礁礁坪上现有3个沙洲,牛轭礁礁坪上现有1个沙洲,均属于自然形成,高潮时均出露海面,分别高出当地平均大潮高潮面约1.34米、1.14米、1.10米、1.47米。
铁线礁1号~3号沙洲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牛轭礁1号沙洲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在调查活动中,调查人员在铁线礁、牛轭礁沙洲均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凤头燕鸥等鸟类成群活动。沙洲及附近海域沉积物高度同源,未发现陆源物质输入。4个沙洲具备显著的自然特征,位置和形态呈现规律性变化,发育形成具有充足的物质来源,是正常的自然地理现象。另外,上述沙洲在自然运动过程中,会对其运动范围内的珊瑚生长造成一定破坏,但破坏范围有限。
铁线礁、牛轭礁4个高潮出露海面的沙洲现场照片,左上:铁线礁 1 号沙洲;右上:铁线礁 2 号沙洲;左下:铁线礁 3 号沙洲; 右下:牛轭礁 1 号沙洲(图片来源:《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报告》表明,菲律宾炮制的所谓中国在铁线礁倾倒珊瑚碎屑、有关国家造谣沙洲的形成系我"填海造陆"等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铁线礁、牛轭礁及周边海域的调查研究、评估和保护,深化长棘海星暴发预警和防控机理研究,努力减少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