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游本昌:52岁演济公

2025-02-16 11:00  头条

2009年,游本昌看到一本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话剧剧本。

剧作者看不到商业价值,决定不干了,游本昌问他:可不可以把版权卖给我?

剧作者说了个不小的数字,游本昌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他回去之后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卖掉,买下了这个剧本。

那是北京房价急速增长的年代,很多人劝阻,但他没有犹豫。

他说:这是"济公"给我的,我现在只不过是还给了"济公"。

游本昌饰演济公的时候已经52岁。

这是他人生第一个男主角,他时常感怀,这是自己与济公的缘分。

在这之前,游本昌已经饰演过79个角色,全都是配角。

19岁那一年,心中一直怀揣着文艺梦的游本昌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毕业那年,排毕业大戏,他第一次走进话剧院,心里十分震撼。

他不算高,不算帅,做不了主角,游本昌心里想:做个"佐料"也是好的。

此后的20年,游本昌饰演过农奴,车夫等等。

有一些有台词,一些没有台词,这些游本昌都不在乎。

只要拿到角色,他就会把整本书都读一遍,细细的揣摩这个角色应该在这部剧是个怎样的存在。

有一次,他拿到两个角色,都是奴隶,为了把这两个角色区分开,他一个设计了个跛脚,一个设计个哮喘病。

其实有个角色只有一场戏,只需要陪着女主人走出来。

可他还是要看完整本书,揣摩出当时的农奴的生活处境,跛脚是奴隶主的暴行所致。

哮喘病那位,出场的时候,先是咳嗽了一声:没有台词不代表没有声音啊。

最后,女主人自杀,老农奴回忆往昔流下泪水,在大幕拉上之前,游本昌为角色留下了眼泪。

下台之后,游本昌激动的说:我也可以在舞台上掉眼泪了!

这是历史性的成功。

没有戏拍的时候,游本昌就观看别的演员演戏,或者看电影看话剧。

80年代,一种没有台词,只有动作和表情的表演形式,游本昌一看,太震撼了。

苦心钻研哑剧。

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同事们都劝他别瞎折腾了。

他可不管,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没有台词,只有动作,他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几年的时间里,他一边摸索,一边自己尝试写剧本。

积攒的剧本够多,游本昌萌生了演一出舞台剧的想法,几经波折,游本昌在上海福利院开设了哑剧演出。

那天,台下很安静,偶然有几声稀稀拉拉的笑声。

原来台下全都是聋哑人,他们看着这个自己能看得懂的喜剧形式,认真的、不敢错过一秒的,最后鼓起掌来。

游本昌特别感动。

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那次之后,游本昌带着自己的哑剧在各大舞台上表演,征服了许多观众,其中也包括春晚导演黄一鹤。

已经成功举办了一届春晚,黄一鹤压力很大,四处寻觅好的表演,正巧看到了游本昌。

1984年,游本昌受邀参加春晚,表演了哑剧《沐浴》。

也正是春晚上的优秀表演,才让上海电视台找到游本昌,邀请他出演《济公》。

当时有两个角色给他一个是《阿Q正传》里的阿Q,还有一个是济公,游本昌最初是想选阿Q的,可电视台领导觉得他更像济公,便说服他接了下来。

《济公》不是名著,算是民间作品,口口相传而得,在剧本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游本昌每一章都熟读,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意见。

有一场经典的戏,是济公看到白花花的馒头想吃,便伸手去拿,按上了黑手印,店主无奈只好把馒头给了他,济公走开后又吹了一口仙气把铜板给了店主。

这场戏本来是没有给铜板这个环节的,原本的故事只有将包子拿走,增加笑料。

可游本昌觉得"小恶也是恶",便加了这么一场戏。

一下子把济公的顽皮和善良都表现出来了,他说:要把济公身上的"灰尘"掸去。

这部电视剧只有8集,游本昌拍摄的时候,几乎忘了自己,整颗心都在"济公"身上。

他一直穿着济公的破烂衣服。

有一场戏,济公大快朵颐吃肘子,所谓酒肉穿肠肚,佛祖心中留,游本昌吃得让人垂涎。

那时候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拍完之后,副导演发现肉早已变质了,充满酸臭味。

他着急的问游本昌:怎么没有说呀?

游本昌笑着:在戏里。

走路的神态,一颦一笑,一个表情,他都钻研了再钻研。

济公之后,游本昌火了。

人们见了他都叫"济公爷爷"。

这部剧也陪了几代人的成长。

1987年,游本昌被邀请去新加坡演出,当地富豪安排他入住自家酒店。

酒店豪华无比,跟着采访的记者问他:羡慕这样的财富吗?

游本昌笑着摇摇头说:千千万万的孩子叫我爷爷,济公让我广结善缘,这是几辈子的财富都换不来的。

1998年,一部关于"济公"的剧再次上映,《济公游记》是游本昌自己发起的作品。

不是"炒冷饭",不为赚钱,说教味更重了一些。

拍摄前游本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4岁的孩子,模仿刑侦电视剧中的杀人手段,杀了一个老人,以此测试警察的刑侦水平。

游本昌知道后,非常难过,他决定发挥余热,再以济公的形象拍一部,告诉孩子们"真善美"。

拍完后,他把首映礼放在了少管所。

这就是他心中文艺的力量。

就像他的座右铭:以文艺化导人心。

2009年,拿到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话剧版权,他专心研究弘一法师。

人们都把弘一法师的前半生,油墨重彩的描写。

可游本昌觉得,50岁以后才是弘一法师的真正内涵,他的主要作品也集中在这一时间段中。

纵使前半生更有戏剧性,后半生却更是精华,并且没有人拍摄。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作家的女儿,女儿特别支持,着手剧本修改和写作。

游本昌演了三场。

因为他实在没钱了。

直到2018年,这部作品才有人投资,这时游本昌已经85岁。

可他依然坚持演出,从国内到国外,巡演了一百多场。

每一场话剧要两个小时,在巡演中他受过伤,也没有轻易放弃,出演的时候要随身准备着药,也没有退缩过。

一生或许只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不想错过。

这就是他所说的缘。

87岁这一年,王家卫找到游本昌,出演《繁花》。

得知消息,游本昌特别高兴,他说自己从小就有个电影梦,本以为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没想到王家卫导演找到了他。

都知道王家卫的作品要打持久战,接到剧本的时候,游本昌一点都没犹豫。

游本昌已经87岁了,一拍就是三年。

他饰演的爷叔是胡歌饰演的宝总的教父,胡歌戏份重,游本昌没有戏的时候,也会跟胡歌搭戏,帮助他,一天要在片场十几个小时。

演员都被王家卫折磨到崩溃,一个镜头几十遍的处理,游本昌每次都不厌其烦的说:我可以做的更好。

《繁花》落下帷幕,可在很多人心中都无法真正停止。

包括游本昌。

《繁花》剧组参加颁奖典礼,已经90岁高龄的游本昌,坐着轮椅也要出席,在众人的搀扶下,登上舞台。

马伊琍看着这样的游老,不禁落下眼泪,胡歌也难掩内心的触动。

可他却一直在感谢,感谢王家卫让他实现了梦想。

他曾说过,要热爱心中的艺术,为它可以付出生命,而不是热爱艺术中的自己。

他做到了。

这些年,一旦有好的剧本,游老就会接,没什么"安度晚年",演一部,多一部。

一生他获得过无数奖项,最佳男主角、终身成就奖等等,他从不提及。

游本昌说:一个人,比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什么。

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

是李叔同言,亦是游本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