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中虽然有历史课本上的"百人斩""血染长江"等真实的暴行场景,但创作者将电影的叙事动力更多诉诸于对"不可见的民族精神"的视觉化构建,对血腥画面拍摄得很克制,很好地平衡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其情节结构、镜头调度与角色塑造更偏向于集体情绪的激发,镜头记录真实场景与人物状态,但其剪辑节奏、叙事走向大多时候围绕"牺牲拯救"与"生命救赎"构建起情感高潮,让观众凭借对这段历史的共鸣和思考,最终达成一种"集体记忆"的精神认同。
从电影层面而言,银幕内外情感的共振的确反映了,不论何时,电影都不是依靠条分缕析地说教,而是通过情感互触的方式获得观众的接受,情的力量影响着银幕叙事与现实生活的互构。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提战争或者"大屠杀",绝不止于对历史的缅怀,而是通过对于苦难的描述反思战争、反思人性,不论作为创作者的年轻一代,还是作为观看者的年轻一代,都能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正确面对苦难,重拾时代责任。